新华网伦敦8月4日奥运专电 特写:等待中的年代记忆 辉煌下的自信绽放——记中国女子重剑团体创历史夺金
新华社记者李博闻、马邦杰、应强
历史的等待,需要多少的忍耐与坚强;历史的等待,需要多少的辛酸与泪水;历史的等待承载了多少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4日的伦敦剑道,中国玫瑰光荣绽放。亿万中国人见证了女子重剑几十年等待后的“火山爆发”—— 孙玉洁、李娜、骆晓娟和许安琪组成的中国“四朵金花”以39:25大比分战胜最大“黑马”韩国,赢得中国击剑奥运会历史上首枚团体金牌。
无数人激动万分,无数人热泪盈眶。是的,中国击剑一路走来不容易,请记住这些名字,请记住这些流淌在中国击剑人血液中的数字年轮...
6年——6年前,女重团体在意大利问鼎世锦赛冠军,李娜和骆晓娟亲历了中国女重首个团体世界冠军的辉煌时刻。两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女子重剑由于项目轮换没有被设项。中国女剑客们失去了在家门口“亮剑”的最好时机。
那时,对于失意的中国金花们,四年后的伦敦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难以仰望。
随后,女重经历了艰难时刻,曾经的世界第一李娜也经历了个人人生的艰难选择——退出赛场,结婚生子,重新复出,再度夺冠;李娜的击剑之路伴随着的,是中国击剑不懈追寻的梦和永不停息的心跳。
12年——12年前,李娜还是个青涩的小姑娘,初出茅庐就征战悉尼,并跟随团体收获奥运会铜牌。
“坚持了12年,一般运动员估计都坚持不下来,幸亏有了领导、教练、家人和朋友支持,我才能走到今天,”夺冠后“妈妈剑客”感慨万千。
国家体育总局自剑中心主任潘志琛赛后也深情地说:“这些女孩子太棒了,太值得我们骄傲了!中国建设体育强国,我们击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8年——28年前,女花剑客栾菊杰在洛杉矶奥运会为中国击剑实现了奥运会金牌的突破。同样当过击剑运动员,和击剑有着不解之缘的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难掩激动:“20多年前我就见证了中国击剑首夺金牌,作为一名老击剑人,我现在非常激动,(金牌)与姑娘们的付出分不开,我为她们感到骄傲,同时这也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39年——“我从73年开始练剑,见证了中国击剑一步步成长,”一向沉稳的自剑中心副主任王伟老泪纵横,声音不住地颤抖,“真的真的非常不容易。我们奋斗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这次我们是在欧洲,击败了德国,击败了俄罗斯,又击败了韩国,这样胜利的意义太重大了。”
肖天认为,女重团体取得今天的成绩与现在的中国击剑更加自信有关系。“相信(这枚金牌)也会对欧洲击剑带来一定的震动,”肖天说。
自信来自实力,李娜告诉记者,“这支韩国队,过去四年从未赢过我们,因此我们很有信心。”
因此,即便在落后的时候,中国金花们也能自如应对。第三局,中国队以4:7落后,31岁的老将李娜登场,在郑孝荣手上生生扳回三剑,将比分追成9:9。“当时我告诉自己,李娜,你必须发挥,作为老大姐,你不能把包袱甩给队友,”李娜回忆。
强大的自信和信念让中国玫瑰在“太极虎”的细嗅下依然铿锵绽放。潘志琛就说,当时落后的时候他真的不紧张,因为他相信中国队的实力。
重剑姑娘们本届奥运会的晋级之路颇为艰难。四分之一决赛以45:42险胜德国后,在半决赛遭遇了极为严峻的考验。
面对世界第二俄罗斯队,刚刚摘得女重个人铜牌的现世界第一孙玉洁最后24秒关键一剑将比赛拖入加时,并在加时赛祭出制胜“金剑”,以20:19绝杀对手。
“8月10号就是我的生日,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年仅19岁的孙玉洁说。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