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到右依次为李成宾、邹翔、朱凤伟。
□记者游晓鹏
阅读提示
脱去工装,走在郑州街头,没有人会注意这三位外表平凡的工程师。虽然远离火箭发射场,远离航天控制中心,但他们时刻心系太空中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每当普通人为躺在飞船中与观众招手的航天员所吸引时,他们关注的却是航天员身后“那些吊着的绳子”和其他电连接器等元器件,为那些稳定运行的设备出自己手而暗自兴奋。他们是低调的幕后英雄,却在无穷天幕上留下浓墨重彩。
1
工程师读金庸小说排遣压力
6月25日,38岁的邹翔坐在郑州西郊693厂自己的办公室里,为两天后在京召开的一场会议做着准备。脸上,与神九有关的兴奋早已褪去,代之以日常的沉静与谨慎。
事实上,一年多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将用在神九和天宫一号上的大批电连接器交付总负责单位使用之后,对邹翔的课题组来说,与神九相关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只是,直到本月,上交许久的“作业”才算最终有了分数。
邹翔是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693厂副厂长,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空间对接舱外用Y88电连接器研制组组长,2011年曾在京获得“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1997年,邹翔从郑州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进厂15年,已成为电连接器设计研发的“排头兵”。他告诉记者,他们课题组所设计研发的电连接器,安装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上的总计有2000多个,其中,以交会对接时所用的Y88电连接器最为“知名”。
而走近邹翔,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位刻板的工程师。戴着眼镜,说话柔声细气,工科出身的邹翔身上有着人文学者的儒雅气质。邹翔在出差的路上总是带本书,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李敖的评论杂文都让他看得津津有味,而最让记者意外的是,邹翔大学毕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贡献给了金庸小说。
“我家里收集了3套金庸全集。”操着浓重信阳口音的邹翔笑着说,金庸小说给了自己很多启示,航天工作的巨大压力,也可以在小说阅读中得到缓解。
2
奔波在铁路上的年轻爸爸
在洁净的电连接器设计室,38岁的空间对接舱外用电连接器设计师朱凤伟接受了采访。
朱凤伟是新乡获嘉人,同事们都还记得,神九与天宫一号手控对接成功那天,性格腼腆的他意外地笑开了怀。“感觉真是很带劲!”一句质朴的话,让人感受到一个不善言表的中原汉子内心炽热的情怀。
大家知道,那一刻,实际上是朱凤伟身上巨大压力的一种释放。从设计、定型到生产,朱凤伟几乎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精力,他和同事们曾连续两天三夜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们的任务应接不暇,还来不及庆祝,新的任务已经来了。”朱凤伟坦言。
相比工作的压力,家里的理解更为难得。李成宾是南阳人,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通信工程专业。2008年,26岁的李成宾被委以重任,成为空间对接舱外用电连接器研制任务成员之一。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产品研制工作中,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解决科研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家在郑州的他一年内有10个月工作在驻马店生产区,2009年女儿出生后仍是如此。
李成宾还记得一天,妻子发来短信,“爸爸是堵墙,爸不在家,孩子总掉床”,几乎让他掉泪。李成宾热爱工作,也无比热爱自己温暖的小家。为了能够多留点时间给家人,他只能让自己更多地奔波在郑州与驻马店之间的铁道上。
3
把“三三故障率”挡在国门外
正是像邹翔、李成宾、朱凤伟这样诸多航天人的默默努力,换来了让世人刮目的成就。邹翔告诉记者,从“神一”到“神九”,所用60.4%的电连接器都由693厂研制和生产。而建厂40年来,该厂为各类航天发射任务提供了数百万个电连接器和数千台电子仪器产品,而航天历次飞行发射中无一“失手”,打破了世界宇航史上“三三故障率”。
所谓“三三故障率”,是航天史上一位外国专家总结出的一个行业“魔咒”,即导致航天器发射失败的33%的故障原因在于元器件,而电连接器发生故障率又占元器件故障的33%。靠着过硬的质量,我国硬是把这个“魔咒”挡在了国门外。
图片由693厂提供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