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班学生表演《学会选择》
八七班学生表演《地铁的故事》
八十班学生表演《网瘾少年》
八六班学生表演《late》
八四班学生表演《绽放》
学生们表演的惟妙惟肖
评委和观众
七中党委书记于建辉点评
七中第七届家长委员会主任关宁女士点评
4月21日下午,郑州七中心理咨询室与学生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校园心理剧”大赛演出在该校报告厅举行。200多名师生、家长来到现场,观看这群“小编剧”“小导演”“小演员”的作品。
演出活动在韩雨璇、赵原、李奇原同学编剧导演的《网瘾》中拉开帷幕。小演员们通过躯体,语言和想象的自我表达演绎了网瘾少年在同学们的监督、帮助、支持下,重新审视生活事件,增加交往,远离网瘾,形成健康的交往关系的故事。
“初中生活丰富多彩,同时也伴随着烦恼。”面对成长中的那些烦心事儿,主持人来震宇同学带着问题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了心理剧《答案启示录》,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心灵对话。从第一幕的“发现作弊”到第五幕的“友谊破裂”、再到第六幕的“和好如初”,心理剧采用小剧串联、大剧整合的形式,以广阔的视角讲述和演绎了同学们在初中生活中所遇到、所经历的事情。
心理剧《late》《绽放》《友谊的真谛》《学会选择》《网瘾少年》《糟糕的一天》《解题风波》分别从初中生校园暴力、异性交往、同伴关系、同学友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方面汲取心理剧创作灵感。同学们用生动投入的表演展现人物内心的思考,完美呈现了初中生的困与惑,同时呈现了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因而在观众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触动。八七班学生表演的《地铁的故事》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每一个小演员的神态、动作、语调都表演的惟妙惟肖,生动感人,受到大家的啧啧称赞。
比赛全程精彩纷呈,投入的演出,直击心灵的台词,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一开始以为是普通的舞台表演,看进去了才发现,孩子们通过心理剧讲出了他们的故事,表达了他们的想法。”一名家长代表说,以前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孩子,而今天,让她了解了孩子们的感受,学会用孩子的角度跟其交流。
“这些由孩子们创作的校园心理剧来自于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案例,有的剧目的主演就是事件当事人,孩子们自己演绎自己的故事,其意义已经不仅仅是解决问题”。郑州七中心理咨询老师葛秀兰说,“我们发现,校园心理剧在解决学生学业、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和自我成长方面的问题时,具有非常突出的辅导效果。校园心理剧其实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教会青少年学生通过戏剧化形式把在学习、生活、交往中的种种心理困惑、烦恼冲突变成剧本进行表演,并辅以心理技术,让他们在参与和观赏的过程中获得感悟、思考和成长。”
“校园心理剧大赛一直以来都是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活动。心理剧大赛整个过程真正做到了把成长的舞台还给学生,把成长的空间还给学生,把成长的过程还给学生,在活动中达到了教育人、影响人、激励人、鼓舞人的目的。一场精彩的心理剧大赛,对于每一个演绎或观看它的人来说,都是一次良好的心理辅导。” 郑州七中党委书记于建辉点评说。
据了解,本届校园心理剧大赛的节目是从学生自创、自演的心理剧中经过层层选拔之后,选出的10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参加比赛。邀请了部分兄弟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团委负责人、思品老师和七中家长委员会委员担任评委。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