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路艳超老师
学生们认真聆听
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
同学们参观文物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为切实落实我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全面提升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明风尚,4月12下午,郑州十九文化讲堂在科教中心五楼报告厅举行。学校纪委郭中喜书记,教务处韩燕舞主任、政教处冯超强主任及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此次道德讲堂由八年级年级长、历史教研组组长路艳超老师主讲,韩燕舞主任主持,以“浅析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为主题,分为 “文明和文化的区别”、“经典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影响”、“文化的交融,以赏瓷为例”、“文化赏析、辨别文化侵袭”四个环节。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路老师在演讲中打破文学和史学的学科界限,以国学的角度阐释“文明”和“文化”:文明是一个物态结果的呈现,文化是一个动态延绵的过程,运用中外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伟大之处在于数千年的延绵不绝,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启迪学生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于国学经典之中。路老师以《易经》、《道德经》、《论语》三部中华经典为例,结合历史故事,引用经典名句,分别告诉我们:如何做到探究宇宙,“天人合一”;什么是人生真正的价值;如何立足于社会。让我们从中华经典中汲取养分,“正本清源,回归原点”从改变自己的思想做起,领悟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成熟,努力培养自己独立的人格,明白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把自己对人类社会做贡献的愿望,一步一步去达成。
“如何看待西方节日”、“怎么看待暴力网游”、“怎样对待文化侵袭”?针对这些贴近时代,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路老师结合传统文化一一详细解答。用生动的展示告诉我们要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中外文化的交融,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对待西方节日,更加重视中国传统节日。能够正确辨别文化侵袭,认清电子文化给现实生活给人性带来的危害,拥抱传统文化之美,拒绝文化侵袭。
路老师旁征博引结,合中国古代历史,引用通俗有趣的故事、经典名言,结合瓷器文化、玉石文化、雕塑文化、戏曲文化等传统文化样式,深入浅出,将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娓娓道来,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认真聆听,踊跃回答,并在结束时自觉排队有序参观瓷器珍藏。
此次讲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验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主动传承、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弘扬了民族精神,进一步培育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