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
剧本讨论
课堂《手机》小品
团体辅导
协作区心理老师观摩四中心理剧《那时年少》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想叫你赶紧吃饭午休,而你只顾低头玩手机,”听到一位家长如此抱怨自己的孩子痴迷于玩手机,四中心理老师孙亚灵忍俊不禁。
“孙老师,我的孩子非得要我为他买苹果手机,如果不买,他就不去上学,你说,我该怎么办?”另一位家长打电话给孙老师讨要良方,解决母子之间因为手机纠缠不休的冲突。
在通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手机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福祉还是更多的心理冲突?在一次学校心理团体辅导课上,孙老师决定让学生把这枚“苹果”摆在桌面上,抽丝剥茧后一窥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方式是通过心理剧的创作和演绎。
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很快收到了学生各种不同版本的“苹果”心理剧:一位学生为了能够购买苹果手机,不惜卖肾,换来身体残缺;一位富二代骨灰级“果粉”,痴迷追逐乔布斯的脚步,连父亲生意破产的厄运降临都没有察觉;另一位学生“苹果迷”,母亲为了满足其不在同学面前跌面子的虚荣心,不停劳累,终于罹患重病……
“开学以来,仅以“苹果手机”为主题的心理剧,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就收到了4、5个,”孙亚灵老师说,她跟学生开玩笑说校园在上演“苹果劫”“苹果殇”“苹果泪”。在感叹学生创作热情与才华的同时,她更感慨手机给孩子们的生活所带来的深刻体验和无处不在的影响力。她亲自动手帮同学打印不同的心理剧剧本,鼓励同学们通过心理剧的舞台演绎和化解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冲突。
“每个心理剧的上演都要试图触动有同样心理冲突的一大批人,使他们知道面对同样心理问题该如何去化解危机,这才是学校排练心理剧的教育意义所在。” 孙亚灵时常对心理社团的学生说。
自从学校首个心理剧《那时年少》搬上艺术节以来,校园心理剧受到学生热烈欢迎,本学期一开学,学校心理社团针对人际关系、亲子问题、考试焦虑、学习压力、早恋的多个心理剧开始排练,迎接学校4月份的校园心理剧比赛展示活动。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