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八中王秀丽副校长在练习打开患者气道
王秀丽副校长在学习胸外按压技术
吴正萍老师在检查患者颈动脉波动情况
2014年2月以来,郑州八中在校领导的支持及带领下,校医室的医务人员对全校教职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心肺复苏技术培训与演练。王秀丽副校长、吴战利主任积极带头亲身体验,老师们踊跃参加课程体验,学习掌握判断患者意识、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技术。
在学习、演练过程中,老师们态度虔诚,仿佛面对的是一个生命即将逝去的患者,在为患者清除分泌物、穿衣服等等一些微小的动作中都饱含着极大的爱心。
郑州八中王秀丽副校长说,学习心肺复苏知识及操作技能,也许一辈子都用不上,但在生命的最紧要关头也许能将身边处在死亡线上的亲人拉回来。进行心肺复苏技术培训与演练,就是为了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救目的。
校医室高宝锋大夫介绍说,心搏骤停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而时间是患者的生命。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心肺复苏急救,成功率>90%;4分钟内,成功率约60%;6分钟内,成功率约40%;8分钟内,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10分钟,成功率几乎为0。对患者来说,最珍贵的就是短时间内能及时得到救治。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没有抓住这珍贵的3~5分钟!其原因主要是:最初的目击者包括家属不懂得急救方法,在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人员到达之前,没有施救而耽误了急救时间,或者做出了错误的紧急处理。
意外事故发生时,医务人员往往不能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这就要求我们的同事、家人、朋友能多掌握一些有效的急救技术,以防患于未然。
面对近年来突发性意外猝死者人数不断增加,并且朝着年轻化、少年化的趋势发展的严峻现实,郑州八中将继续加大培训、普及力度,下一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推行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希望借此达到珍爱生命教育的目的。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