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保定市军校广场聚集了许多河北大学的学生及附近市民。他们在放风筝、散步等。记者注意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独自缓慢在广场上行走,便走上前去,与之进行了一番谈话。
记者了解到,老人今年70岁,老家在吉林省,曾做过某医院外科医生、公安局法医,经上级的一次次调任,辗转来到保定市,现家住军校广场附近。2004年,老人不幸患有脑血栓,老人的右腿开始活动不灵活,为了不让右腿肌肉萎缩,老人每天中午都会来到军校广场拄着拐杖慢慢地行走,已经坚持七年了。老人不愿向记者提及他的过多往事,口里不断反复念着“早知道有今天这个结果,我当初就不那样了”,在老人年轻时由于长期忧郁、焦虑和经常因为小事而生气,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失常,患上了脑血栓。没聊多久,老人眼眶里就含着泪水,他告知记者,从那以后他就对生活失去信心了,再加上退休,什么事都不能做,发现生活中并没有快乐的事。
在跟随老人闲聊中,记者得知老人有三个子女,都在保定本地工作,但很少来看老人。老人很孤独,形单影只。
军校广场有很多放风筝奔跑的小孩、学生,还有不少自行车辆穿梭其中,记者向老人询问为何来广场,老人说,广场上人流较少,尤其是中午时分。而且广场上还有几个老人跟他情况相似,他们也是患有脑血栓或脑出血之类的疾病。
老人行走时,远处的风筝落地,风筝线绊住了老人,老人略显慌张,不敢向前走,记者赶紧将风筝线扯到一边,老人才舒了口气。而且记者观察到来放风筝的河大学生及市民很少在意老人存在,一些人总是在老人周围跑来跑去,老人安全令人担忧。
一名河大学生对记者说,如果单独找一个地方让这些老人活动的可能性很小,毕竟这类老人占少数,而军校广场是全民的活动场所;同时,老人性格孤僻,看见欢笑的人群,或许会加快病情的好转。
记者小结:
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多陪陪身边的老人,他们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子女常回来看看他们,哪怕是一句亲切的问候;作为普通的学生与市民,我们不能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为这类腿脚不便的老人争取一个好的活动场所,但我们可以以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去关注他们:尽量为周围的老人创造一个好的活动空间;送上一句小小的问候,都会让老人顿时愉悦起来。身为学生的我们不仅要着眼于学校组织的敬老志愿活动,还要擦亮眼睛去发现并且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让世界因为我们有心而充满爱。(记者黄晶晶)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