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利学科和管理学科博士生导师郑大俊教授、张阳教授、董增川教授、章恒全教授等专家学者近日以《应对全球水危机的战略思考——关于建设“世界水谷》为题,提出在南京建设“世界水谷”的建议,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建议的主要内容有:
当今时代,水问题层出不穷,水危机前所未有,已成为全球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2011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我国解决自身水问题奠定了强有力的政策基础,也为世界解决水问题和水危机提供了范例。中央的重大决定,不仅为治水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激起了治水人的深度思考。我们在学习和思考后认为,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水问题,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历史的长度和社会的关注度加以考量;研究水科学、解决水难题、应对水危机需要战略创新、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集聚全球顶级水科教单位、水研发机构和治水英才,共同研究水问题和有效开发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国际水事发展的需要,全球治水仁人的期盼,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为此,我们建议:举力建设“世界水谷暨国际生态水利科教城”(简称世界水谷)。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下决心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站到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选择对国家长远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先导性战略高技术领域进行部署”,“要加快构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创新团队”。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建设世界水谷,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和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
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为社会服务,助推城市(镇)或区域经济的发展。现代城市(镇)或区域经济的发展赿来赿需要高水平大学的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引擎。尤其是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体制下,如何把大学发展和水科学研究与城市(镇)化建设或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大学独特的文化优势、学科优势、人才优势、智力优势,并通过高新技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孵化等来带动城市(镇)化或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值得人们思考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美国硅谷”、“中国光谷”为我们加快城市(镇)化建设进程,推动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样板。
世界水谷的内涵是:以“水”为核心元素,通过研发集聚、教育集聚、资本集聚、创业集聚、产业集聚以及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汇聚世界知名的水利教育单位、顶级水科研机构、全球高端治水英才、高端水产业集群和金融实体进入,形成国家级世界性开放式的教育、人才、研发为一体的现代生态水利科教城。
世界水谷的战略定位是:建成中国第一、国际顶尖、全球知名的水科学研究基地、水产业谷地和水事活动交流中心,最终成为集水科教、水产业、水生态、水文化于一体颇具特色且错位发展的城市(镇)综合体,城市发展的经济新增长极,国际现代水文化胜地。
世界水谷的建设途径和目标是:“政产学研金”紧密合作,即通过政府主导、产学研结合、金融推动,建成国家级世界性水科学一体化高端研发基地。发挥水学科优势,建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发挥水科技优势,建成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发挥水人才优势,建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发挥水综合优势,建成产学研支撑与服务基地;发挥水文化优势,建成水特色鲜明的生态示范城镇。
南京是建设世界水谷最佳之地。一是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城市,东连长江三角洲,西近皖南丘陵,南接太湖水网,北靠江淮平原,长江、秦淮河穿城而过。尤其是江宁区陆郎镇甘泉湖、谷里水库一带,西滨长江,山丘交错,水系较多,环境宁静,农田稀少,居民不多,尚未开发,便于规划,是建设世界水谷最为理想之地。二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南京有近2500年的建城史,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南京的绿化覆盖率一直处于全国领先位置,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和“工业污染治理”方面成效斐然,特别是外秦淮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最佳人居环境特别奖”。三是科技创新政策优厚。南京是“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江苏省政府在股权分红激励、成果转让所得奖励、金融改革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目前,南京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为建设世界水谷创造了优赿的政策环境。四是水利科教基础厚实。南京是全国高端水教育和水科学研究机构最集中的城市,有我国最早成立、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水利高校河海大学,我国最早成立、规模最大和实力最强的水利科研机构之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我国最早成立、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湖泊研究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以及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水利部南京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研究中心等一批教学科研单位,在长期的水教育和水科学研究实践中集聚了一大批治水英才,为发挥建设世界水谷的核心引擎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