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主席铜像前感悟革命情怀
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长沙简牍博物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追求知识的一种境界。在高考后的短暂时间里,郑州47中分两批组织100余名教师赴长沙、韶山等地实践见学,在这个孕育了毛泽东、刘少奇、雷锋等伟人楷模的湘楚大地,祭英灵、学传统、思责任,从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中,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筑牢了教育意识,开阔了办学思路,极大地激发了推动47中跨越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韶山圣地,胸怀无限敬仰,深切缅怀伟大领袖的丰功伟绩;
橘子洲头,凝望一江碧色,畅意抒发科教兴国的奋斗豪情;
岳麓书院,穿越厚重历史,铭心感悟教书育人的千秋功德。
韶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是所有中国人民心中的精神圣地。青山巍巍,绿水汤汤。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纪念广场庄严肃穆,毛主席铜像巍然屹立,鲜花朵朵,彩缎飘飘,寄托了全体同志的无限敬仰怀念之情。韶山之旅,是精神朝圣之旅,是信念升华之旅。在观看一件件珍贵文物中,在聆听一个个感人故事中,感悟马克思信仰的力量,思考自身肩负的职责使命,大家纷纷表示,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纪律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
岳麓书院,为中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历经千年,弦歌不绝,世称“千年学府”。讲堂 檐前悬有“实事求是”匾,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旨在教育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在这里,青年毛泽东与革命战友蔡和森等一起受到了革命熏陶,并将“实事求是”定为我党我国的一条革命方针。同志们在一块块匾额、一块块石碑、一间间亭阁前驻足,徜徉在这座精神家园与文化圣殿,品味深刻的湖湘文化内涵。
简牍博物馆,陈列了长沙出土的16万枚木简和竹牍。简牍,作为中国古代文字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和承载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奠基时期起着重大作用,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博物馆里陈列了战国时期秦代汉代的符券类、簿籍类、书檄类和信札类等多品种多内容的简牍。走在一个个展窗前,宛如走进了历史长河,让人不禁为先祖的智慧折服,为祖国的文化骄傲。
从伟人故里到千年学府,从红色旧址到历史博物馆,每走一步都会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四天的实践见学,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安排紧凑,形式丰富多样,有力促进理论学习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家纷纷表示,要紧密联系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把见学的认识成果转化为神圣的政治责任、昂扬的精神状态,科学的教改思路,为推进本校的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