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郑州教育 > 校园广角 >

郑州日报记者采访学校优质化活动

2012-06-14 12:16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26中张松晨校长接受《郑州日报》记者采访

《郑州日报》记者在进行采访

记者采访学生家长

学生家长深情讲述孩子在26中的成长

“课改先锋”刘建华老师讲述自己在课改上的不懈追求

年轻教师王倩述说自己快速成长的历程

  6月12日,郑州日报记者何晶、武姣一行来到26中,就优质化工程活动进行采访。

  26中张松晨校长向日报记者首先介绍了作为郑州市优质资源推进项目之一的郑州市学校优质化工程项目,以及该项目的六个阶段,即“提升学校精神,培育校园文化”、“诊断学校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增强专业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凝练教育理念,形成办学特色”、“扩大社会影响,争取社会认同”。张校长还向记者介绍了该项目在26中运行两年来,学校从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凝炼,到教师专业成长、课改的深入推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给学校带来的可喜变化。

  记者一行还采访了部分家长和学生。九年级学生禹方一朴的家长说,禹方一朴在学校所取得的进步非常大,更难得的是孩子在26中能够自信、快乐的成长,这为孩子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八年级学生张戈杰的母亲则动情的说:这是她把她的第二个孩子送到26中学习,张戈杰的姐姐张靓杰从26中以优异成绩考入郑州一中,让她觉得26中值得信任,尤其是优质化活动在26中开展以来,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了,孩子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动力更足了。八年级学生张艺茹说:“我亲历了老师与来自上海的老师一起同课异构活动,我体会到老师的课堂在发生变化,她更加关注我们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了,导学案对我们的自学也产生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作业负担也减轻了。”

  优质化工程在26中实施以来,学校从上自习下各级部门制定了详细、操作性强的规划,学校先后实施了德育导师制、班级团队管理制度,培育了良好的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文化,抓常规,炼内功,校园精神进一步得到提升。张松晨校长说: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师这一因素放在第一位,因为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学校“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作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不可替代性决定学校教育质量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努力程度。这是软实力,更是硬功夫,接下来的优质化活动将以此为基础,正本清源,凝炼校园精神,在道德课堂建设中做出实绩,做好优质教育,形成特色,扩大影响,在更大范围争取社会的认同。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