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教育事业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在发展之路上。
自2011年1月启动的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于今已经一年半左右,这是非同寻常的一段时期,“择校的家长有所减少”,“郑州正在实现教育家办教育”,还有人指出,这一工程的持续实施,一定会推动郑州教育内涵品质的有效提升。
数据是成绩最好的证明。
2011年,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郑州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优质教育资源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实际完成投资5.16亿元,实施了74个项目,其中基本建设22个,新增教学楼、实验楼14万平方米,增加优质招生学位2.09万个,比原计划增加6500个,其中:高中学位4800个,初中学位6800个,小学学位9300个。城区(含农村)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从30%提高到了47%。
人民群众希望子女上好学校的愿望进一步得到满足,“择校热”这一社会难题开始破冰。数据显示,2011年市区省、市级示范性高中招生人数达13076人,占普通高中录取总人数的57.6%,比2010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市区普通高中比去年增招的1450人也都在条件较好的普通高中就读。一批初中和小学通过资源重组和优质学校成功管理经验的输入,规模效益得到提升。郑州八中东校区、郑州二十二中、郑州七十一中、郑州八十三中、交通路小学、政通路小学、建设路二小、回民一小、南关小学、金桥小学等已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新的名牌学校。
通过一年的艰苦努力,郑州教育的内涵、品质正在提升,而且这种努力仍在不懈进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民生所系,关乎子孙万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好教师是好学校的根基。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让学校有更好的教学能力,郑州市教育局加强了50个名师工作室和25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和实际运作,启动30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建设;实施国内外名校挂职、乡镇学校挂职、项目学校挂职、订单式培养、重点岗位历练以及国外研修等制度,培养卓越的管理干部和优秀的骨干教师;同时,采取借力提升方式,与国内先进地区和知名中小学联合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进全国退休名师担任项目学校教学顾问,具体指导学校教学、帮带教师研修。
据悉,2011年郑州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中,467名来自北师大等知名高校的高质量免费师范生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到项目学校任教,104名管理干部和553名优秀教师到托管学校或联合办学的学校任职、任教。
许多人说,一个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蔡元培先生就印证过这一点。因此,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郑州相关部门加大对学校管理层的培训制度,努力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目标。据悉,2011年组织管理干部培训453人次,教师培训814人次;组织专家督导团对所有项目学校进行了两轮544人次的随访督导;140项倍增项目专项课题结题。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有了好校长、好教师,然后有好学生、好学校,郑州教育正以踏踏实实的努力,稳步前行。
鲁迅说,教育植根于爱。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毛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怀深情地表示:“我想对教师们说,教育相对其他行业,是一个对个人来讲只要失去机会,就无法弥补的特殊行业。一个人在一生中仅有一个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失去了、没受到应有的教育,一生都无法弥补。教师这个职业十分神圣,正因如此,教师要坚守教育理想,做理想的教育。”
而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的实施,正是源于对孩子们,对祖国未来的深厚情感。
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的实施也是对民生民情直接而积极的回应。
近几年,“中小学生择校热”现象成为了困扰全国各地的一大社会难题。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虽然都能意识到这种现象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阻碍作用,但短时间内却难以找到彻底的解决办法。郑州市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这一做法,正是对解决这一难题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加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优秀师资的配备和交流、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共享,努力扩大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促进郑州教育公平、均衡、优质、特色发展。”这一段话是郑州市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的宗旨。
只有坚持贯彻这一宗旨,通过政府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才能最终实现郑州教育的公平、均衡、优质、特色这一目标。
推进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发展,郑州正以坚实的脚步行走在郑州教育均衡发展的春天里。
策 划:郑州日报周刊部
版面统筹:张 震
文 字:赵 羲 周 娟 武 姣 何晶晶 于 淼 杨秀娜
韩 沣 张世豪 张 静 张阳 杨丽萍 夏 楠
版面设计:崔 瑞 曾艳芳 祝 瑞 王京华
校 对:刘明辉 宋院红 管 莉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