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中考时间 >

网传:2017年北京中考将取消跨区政策(中考改革)[1]

2015-01-13 10:56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无忧考网 - 北京中考】
近日,网上四处传言北京市即将于2017年中考时取消跨区政策,即依照学籍——初中在哪个区县上的,中考时只能考这个区县的高中校,其他区县的高中校不允许报考;或依照户籍,在办理转移学籍的前提下,到户籍所在地的区县参加中考,并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中校的录取而不能再报考其他区县的高中校,在中考时以学籍还是户籍参加考试,只能选一个。

  经过对北京市教委、北京考试院和北京多所名牌市重点高中校的核实,对方均完全否认了上述传言。不过,在这里有几个重要的关节点需要和大家说明,可能对每个家庭都有很大的影响。

  1.东城、西城、海淀中考从其他城区掐尖的名额会越来越少,这是必然的。

  2014年中考由于强力实施了30%的”名额分配”政策,北京市16个区县中最好的高中校,特别是东城、西城、海淀三强区顶尖高中校给其他城区的中招名额明显减少,更多的名额留给了本区读初中的孩子。2015年、2016年中考名额分配政策,按照计划各重点高中将分别拿出40%、50%的比例留给本区县的初中毕业生,这比2014年都有大幅度提升,因此仅此一项就可以判断东城、西城、海淀中考从其他城区掐尖的名额会越来越少,同时也说明其他城区的学生要想考进这三个强区将会更困难,但最顶尖的孩子是谁也拦不住的,只不过名额明显缩减罢了,这个出区的名额将只有大牛孩才会享有。我们认为这一条说明,在幼升小的时候如果家长认可哪个区县的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水平,在幼升小的时候就最好进入这个区县,基本上来说在哪个区县上小学,12年就很难离开这个区县了。由于目前全市小升初强力锁区已经十分明显了,那么,小升初、中考中途转换的难度、成本、代价都是很大很大的。

  2.要搞均衡教育,中考最大限度(不是禁止)“锁区”一定不可避免。

  每年小升初、中考,都有不少尖子生从其他区县流入东城、西城、海淀,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三个区的教育教研实力本来就强,再加上其他区县尖子生的流入,就会变得更强,形成了一个所谓的良性循环。现在北京市各区县教育的差距到了什么程度呢,连续3年的数据显示,全北京市高考600分、650分学生的比例,东城、西城、海淀三区共占了85%~90%,其他13个区县仅占约10%。要搞均衡教育,如果各区县留不住本区县的优质生源基本还是空谈。所以,条件性“锁区”肯定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有一个问题,小升初已明确不能跨区县(民办、私立校等除外),中考又通过“名额分配”的制度性措施强力限制跨区县,那就将导致部分有一定实力的家庭在幼升小时强力争夺进入东城、西城、海淀的机会,导致幼升小成为近乎跨区县的唯一条件。很多家长肯定不可能默默等待其他区县教育质量大幅度提升再做决断,这无疑对他们来讲是一种赌博更似一种煎熬,毕竟一个轮回的等待至少就是12年,恐怕没有几个家长会有这样的耐心!这确实需要每个家庭三思而后行啊!

  3.幼升小、小升初教育强区很多可裸考的学校、国际学校将炙手可热,展开激烈竞争。

  海淀是在幼升小、小升初揽取优质生源中最获益的区。海淀区优质民办、私立学校全市最优也最多。西城区、东城区相对吃亏。朝阳区则获得了仅次于海淀区的优势。2015年建华实验、海淀外国语、北外附校、北达资源、人分、师达、人大附早培、清华优才、理工附分、科迪以及海淀区仍潜在保留“坑班”的部分知名公立大牛校都将是全市孩子在幼升小、小升初争夺的焦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朝阳区可公开裸考的朝阳外国语、陈分实验、人大附中朝阳分校(不是人大附中朝阳学校),尤其是后两者用不了太多时间就有可能成为全市的大牛校。陈分实验必会成为朝阳区的大黑马,2015年这所学校将首招幼升小学生,共计四个班,全部直升本部初中。6年后陈分实验将不再接受小升初裸考,完全在幼升小时裸考,小升初所有生源都会来自本校的小学部。受教育改革的影响,西城区的育民小学、亚太实验、西城外国语、月坛中学、八素八少等,甚至私立汇才都会在原有裸考热点上再上一个新台阶;东城区109特招班、部分直升校特招、景山小五、二中小五、五中小五等也是抢夺优质生源的又一个阵地。另外,由于高中的国际班、各国际学校招生不受地域、户口限制,那些已经有一定口碑度的国际班、国际校将是又一个争夺热点,目前排在北京前几位的是:人大附中国际班、四中国际班、实验中学国际班、十一学校国际班、人大附中朝阳分校等。

  4.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在中考改革中呈弱化趋势。朝阳会跃进;丰台、石景山还需等待。

  这两所北京最顶尖的高中生源质量会出现一定下降,其中北京四中影响最大。因为北京四中是全北京市历年中考全市掐尖率排第一的学校,人大附中次之。除这两所学校外,东城、西城、海淀其他市重点高中生源影响相对不大,没改革之前这些市重点中学从外区县招收的顶尖生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