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中考时间 >

山东济南中考改革:2014年起实行考后填报志愿[1]

2014-09-22 18:03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无忧考网 - 山东中考】
去年开始,济南中考录取与高考“接轨”,延续多年的“先报后考”变脸为“先考后报”。“新政”的实施,改变了过去“预估性报考”造成考生“各人各命”的情况,考生可根据自己的成绩“按分选校”,充分尊重了考生意愿,更加人性化。纵观2014年的中考录取,在第一次录取中,指标生完成率达到了98.8%;第二次录取,500分以上考生落档率仅2.4%。从录取情况看,“先考后报”的作用已经发挥效用,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更加理性。家长

  有纠结但最终选择“求稳”

  “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首先考虑学生的“意愿”,然后再看“分数”。对于一部分“边缘分”考生而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求险”会“落档”、“求稳”会“高分低就”的可能。

  面对这一潜在“风险”,再加上高中招生计划公开透明,教育局、初高中学校、考生掌握的信息对称一致,初中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不干涉,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理性报考。这一切因素让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敢冒险,更加“稳妥”和理性。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在初中学习成绩属于中等偏上,女儿一直对山师附中十分向往。但考虑到学校去年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怕学生扎堆报考,经过一家人仔细掂量,最后还是选择放弃,“现在看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否则孩子就掉空里了,录取的学校也是我们认真考虑后决定的,孩子也同意,没有什么遗憾。”

  和这位家长有同样心态的不在少数。在志愿填报时,他们本着“输不起”的心态,在“稳妥”与“摸高冒险”上纷纷选择了“稳妥”。

  高中格局将微调 生源差异正缩小

  一位高中校长表示,“先考后报”的录取模式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求稳”的心态可能让一些推荐生试点学校的“边缘分”考生直接投奔到“第二梯队”的门下;“求险”的心态则让一些分数不太高的考生侥幸“撞”入名门。

  “先考后报”的录取方式加大了学校录取的变数。单就生源情况来看,下一步全市高中学校的架构将有微调,生源的差异也正在逐步缩小,这对学校未来发展可谓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位非推荐生学校的校长向记者介绍,以前全市的尖子生都被一两所极热点的高中学校招走了,生源的阶梯分布比较明显。由于生源的分层,家长心中将学校分成了“三六九等”。其实,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相差不大。由于高中起始生源的差异,直接导致高考的冷热不均。

  “对学校来讲也是一次机遇,压力会演变成动力,学校会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加大对考生和家长的‘吸引力’。”这位校长表示。

  生源的多样性也给学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部分高分生到了其他高中,可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这样的生源结构更加合理,也能改变目前全市高中学校“山多峰少”的局面。改革

  教育会更加公平和均衡

  从长远看,“先考后报”的录取方式对全市高中学校的发展及生源结构产生变化,这无疑对更多学生有机会享受优质教育大有(益。

  “有一部分高分考生进入学校后,他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从教育规律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一位多年送高考毕业班的资深教师表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其被打破的危险系数最高,同样的道理,此举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大学生成才的“砝码”。

  “先考后报”模式充分尊重了考生志愿,更加人性化,同时,也遵循了教育的规律,避免优秀学生过度“扎堆”而不利于成长的情况。

  这位教师表示,家长如果抱着宁当“凤尾”不做“鸡头”的想法,让孩子勉强进入一所名校,进校后由于孩子学习跟不上节奏,久而久之,“落伍”容易让孩子迷失方向,产生厌学情绪,反而不利于成长。

  延伸阅读

  “先考后报”录取变数大

  填报志愿须防“大小年”

  “先考后报”模式充分尊重了考生志愿,更加人性化,同时,也遵循了教育的规律,避免优秀学生过度“扎堆”而不利于成长的情况。但这种模式也存在“风险”,因为每个考生的“志愿”因人而异,从而加大了学校录取的“变数”,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学校招生“大小年”的现象。

  高中录取第二次填报志愿结束后,10所高中公布了录取情况。其中,省实验中学择校录取最低分414分,择校计划缺额155人;济钢高中统招录取最低分390分,统招和择校计划缺额149人。这一消息见诸各报端后,部分家长直呼“伤不起”。“早知道我们也报了”“后悔死了”的“纠结”就开始了。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在“先考试后填报志愿”的录取模式下,出现“大小年”现象是很正常的。

  其实,去年“先考后报”新政实施后,山师幸福柳高中首遭招生“小年”,录取分数线降到了438分。山师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