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中考 > 中考时间 >

2014浙江温州中考落幕 解读试卷新亮点[1]

2014-06-16 10:36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网络综合 - 浙江中考】
2014年中考于昨天落幕,温州市各学科命题组发布中考试题解读。其实,一年一度的中考于当年的考生而言,是对学业成绩的全面检阅,但从更全局的角度来看,作为指挥棒的考试还传递出很多重要的信息……

  语文 学为中心坚守创新
 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倡导“大阅读”观,引领学生阅读经典,丰盈心灵;注重思维品质,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能力;呼应“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坚守中继续创新。

  一、走,走向阅读的本真

  试卷坚守语文的学科本质,着力丰富阅读考查的方式,引领师生走向阅读的本真。现代文阅读创新了命题思路,采用“联读”的方式打通了作品之间的联系,6道试题以“初读感知——细读品析——联读发现”层递推进,考查学生在阅读中的联系、互解、拓展、思辨的能力。契诃夫小说名篇《牡蛎》与著名学者曹文轩的评论《读契诃夫》的文本组合,达到“1+1>2”的阅读功效。学生借助曹文可深入理解《牡蛎》的丰富内涵,体会契诃夫的小说创作风格;通过《牡蛎》一文可以具体地理解曹文对契诃夫创作的分析与评价。

  二、走,走向真实的生活

  试卷体现语文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第1题,即以“温州市爱阅读行动”为背景,为学生送上一则“爱阅读寄语”;古诗文名句默写中联系“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引导学生了解温州的文化;语言文字综合运用中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背景,既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有规则有态度地表达。

  三、走,走向生命的丰盛

  整份试卷的命制,努力传达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领学生走向生命的丰盛。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这一作文题目以及导语的设计,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召唤结构”,它努力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积累,激活他们的言说欲望,帮助他们打开想象之门,走上思考之路。学生由此进入对当下生活的凝望与审视,继而形成对“生活在别处”的一次想象、探索、思考、实现。在当下与别处的转换中,在实与虚的穿越中,摩擦出诗意的火花,碰撞出思辨的电光,从而体验生活的丰富,感受生命的丰盛。
 科学 注重思想凸显能力

  科学试卷延续了我市近几年学业考试科学试卷的风格,通过设置以社会热点和最新科技为背景的试题,选取我市百姓关注的焦点及地方特色的情境与话题等,关注社会热点、凸显温州特色。

  一、立足学科基础、重视课本课堂

  1、注重综合运用,突出核心知识。如23题通过将生活用品拖把作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科学核心知识——杠杆、摩擦和元素质量比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明确科学原理、方法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2、引导回归课本,关注课堂变革。多道试题对教材的文本、图片、活动、实验、探究和阅读材料等环节进行挖掘、迁移和拓展,引导教师和学生复习阶段回归教材,关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主旋律。

  如题14,为了判断一根铁棒是否具有磁性,小明进行如下四个实验,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该铁棒具有磁性的是

  二、彰显学科思想、注重探究能力

  1、重视学科整合,强调过程方法。试卷多处体现学科整合特点,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多角度设问,体现科学学科的综合性,并强调对过程方法的考查。如第27题涉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电功的计算机能量转化等知识及读图、推理等方法。

  2、倡导开放探究,体现实践创新。试卷重视实验探究,共考查了《考试说明》中科学探究的13个考试目标,渗透“转换”、“控制变量”、“解释数据”和“模型”等多种综合探究技能的应用。如第19题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第25题探究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第28题探究大豆种子子叶的完整程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英语 注重运用引导课改

  2014年英语试卷侧重对考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查,引导英语教学关注考生未来学习与生活的需要,具体如下:

  一、突出语用测试能力

  试卷反映考生在《英语课程标准》(2011)要求范围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听力题要求考生听懂英语人士接近正常语速的八段对话与独白。口语题要求考生和“考官”围绕一个话题进行五个来回的问答,并根据要求说一段话。阅读题要求考生读四篇难度递进的文本,最后一篇的生词量约3%。试题既测试考生获取文中细节信息的基础阅读能力,也考查学生克服生词障碍、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较高等级的阅读能力。作文题要求考生写一篇约100个单词的应用型作文。

  二、联系生活关注发展

  试题所用小文本都来自日常生活情景,如:单项选择题:

  - Excuse me. Is it my turn now?

  - Not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