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体育中考总分从前4年的50分增加到60分,分值的上升,让体育锻炼更受家长和学生重视——
5月5日至7日,全市初三学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南通体育中考。记者了解到,今年南通体育中考是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一次,总分从前4年的50分增加到60分。前后三天会试,绝大多数学生在考场上表现出矫健身手,展示出可喜的锻炼成果和良好的精神面貌。目睹这一场面,市教育局体艺卫处处长朱宁感慨不已:“体育中考只是一种手段,让更多青少年走进操场,爱好体育运动,强身健体,才是我们的目的。 ”
22年来“身价”翻番
“南通体育中考是1992年开始的,这期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朱宁介绍说。
1990年,教育部制定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在这一背景下,我市教育部门于1992年推出体育中考。当时,我市为国内试点城市之一。
1992年至2008年,南通体育中考每年总分为30分。这段时间,体育中考均采取统考一种形式。“2009年体育中考以全新形式出现,总分提高到50分,分校考、统考两部分,各占20分、30分,校考每年进行一次。”朱宁介绍,这一举措,使统考不再作为唯一考核手段,强化了学生在三年教育中的过程性考核。
2009年的那次改革,得到各方普遍欢迎,一位体育教师在他的博客这样写道:多年来,中考体育一直延续“跑”、“跳”、“投”老三项,不少学校从初一开始就练这几项,体育课被深深打上“应试”的烙印。这次中考体育的改革,较之以前的方案,更趋于合理化。
去年,市教育部门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把今年体育中考“身价”提高到60分。朱宁解释:“新增加的10分,均放在校考上,使该部分的分值比例从40%上升到50%,每年校考项目不相同。这样做主要有两方面目的:一是进一步强化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二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更好地检验他们的教学效果。 ”
今年统考更人性化
22年来,体育中考统考总分一直为30分,虽然分值丝毫未变,但其间两次改革,让统考形式发生很大变化。“总的来说,第一次改革摆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第二次改革更显得人性化。”市启秀中学体育学科组长陈军说。
陈军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她介绍,今年的统考形式,改为把9种选考项目分为体能素质类、运动技能类和球类三大类,每大类各有3个项目,于中考前两个月公布,再让学生从三类中各选一项作为考试项目。与前几年相比,这种方法更显得人性化。
“每名学生的身体条件有天然差异,有的孩子耐力强,有的擅长跳跃,有的在技巧类项目表现有一定天赋。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广泛征求意见,对统考形式进行新一轮改革。 ”朱宁说,比如体能素质类包括50米跑、200米跑、掷实心球三项,学生可从中选择一项作为考试项目,这就避免了一些学生因天生缺乏速度能力而无法赢得高分的遗憾。
球类作为一个单独的考试类别,是今年统考的一个特色。朱宁介绍:“足球、篮球、排球号称三大球,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次统考,让球类项目单列,就是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接触三大球,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增加一些乐趣。 ”
让朱宁和同事们感到欣慰的是,今年统考不少学生展现出不俗的球艺,“有些学生的三步上篮动作很漂亮,我们在场边看时禁不住为之喝彩。足球颠球,男生、女生在30秒内分别完成不低于16次、14次的颠球,可获满分。”朱宁认为,受操场面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学生参与率不高,通过颠球项目的考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对足球项目的认识度和喜爱度。 ”
体育抢镜家长欢迎
新一轮体育中考改革成效如何?体育教师、家长和学生心里都有本账。
“在我和同事们的眼中,今年是体育教师最充实、最辛苦的一年,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年。”市三中体育学科组长卢华进说,为了让学生在校考、统考中取得佳绩,他和同事们都自我加压,日常教学中更加规范、严格。“比如,以往一些学生完成山羊分腿腾跃时,不太注意空中姿态和落地远度,体育教师出于安全考虑,对他们的动作要求也不够严格。山羊分腿腾跃成为统考候选项目后,教师们在指导学生时会反复抠动作细节,提高了学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美感力。因为使用率高,近几个月学生们练坏了10多块垫子。 ”
体育中考分值上升,是否会加大学生的课外负担?“根据我的接触,几乎所有家长和学生都持欢迎态度。”市三中体育学科初三备课组组长徐希梅告诉记者,去年暑假和今年寒假期间,不少家庭带着孩子主动要求参加她开设的义务培训班。家长们的态度是,体育中考分值的加大,让他们觉得体育的重要。
起初,有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有抵触情绪。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们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市三中初三(8)班学生吴昊璇原来是个小胖墩,如今爬楼梯时再也不感觉累了。去年暑假,市三中初三(14)班王皓辰的家长根据体育任课教师制定的练习计划,督促孩子练习跳绳、掷实心球、俯卧撑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掷实心球从当初的5米左右提高到近9米。这次中考,吴昊璇、王皓辰如愿获得满分,回顾大半年的锻炼经历,王皓辰说:“如果对体育产生了兴趣,锻炼根本不是负担。如今,锻炼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