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不受教材限制
命题原则
命题将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求同与求异、过程与方法的关系,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试题将不受语文教材的限制,不仅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基本语文素养,还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探究能力、对语文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查课外文字,注重学生对文本材料整体感知能力,以及对文本材料的内容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文言文阅读考查课内、课外文字,注重考查诵记积累过程,以及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写作不设审题障碍,要求学生无论写哪种文体的文章,都要符合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试题难度为低、中、高三档,比例为4:4:2。
考试范围
今年中考语文考试将继续加强改革力度,试题命制将不完全受教材的限制。
积累以及运用题,将重点考查汉字的书写、诗文的积累与存储、语言的灵活运用以及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知识,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会写其中3000字,要认清字形,把握汉字规律。
阅读与探究题,将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文言文课内、课外阅读的考查,第二是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文言文阅读的课内部分,将考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至九年级教材的内容;文言文阅读题的课外部分,将从有关古典文学作品中选取相关文章命题。现代文阅读题将从有关报刊、杂志等阅读材料中选取文章命题。
作文形式包括命题、半命题、自命题、给材料作文、看图作文、话题作文等,强调自选文体,不设审题障碍,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比较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试题结构
第一是语言积累以及运用题,分值约20分;第二是阅读探究题,分值约50分,其中文言文占15分,现代文阅读占35分;第三写作题,分值占50分。
数学
突出对重点知识的考查
命题原则
在考查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掌握情况的同时,突出对数学重点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加强对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联想能力的考查。低、中、高三档题目原则上按4:4:2的比例,适当增加中、高档题目部分的思维含量,试题尽可能以教科书或青岛《初中毕业升学复习指导·数学》上的题目为原型,经过组合、延伸、拓展编拟而成。
考试范围
知识能力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 ;能力要求包括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
试题结构
由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组成,满分120分,客观题有选择题(3分×8题)、填空题(3分×6题),共42分,主观性试题包括作图题(4分×1题)和解答题,共 78分,试卷长度为24个题目。“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所占百分比,与它们在教学中所占课时百分比大致相同 ,约37.5% 、37.5% 、16.5% 、8.5%。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英语
逐步减少填空类试题
命题原则
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通过听说读写获取消息、加工消息、表达思想的能力。注重试题的语境化,做到把考查点置于真实 、充分的语言交际情境中,尤其注意在反映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语言情境中考查语用能力,尽量避免单纯考查机械记忆性题目。题目设计将更具开放性,逐步减少对表达限制性过强的填空一类题目,采用一定比例的图画、图表和文字提示信息。
考试范围
词汇要求1500至1600个单词和200至300个习惯用语及固定搭配;理解和领悟词汇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理解和掌握描述人、物、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试卷结构
听力口语占30分,其中交际问答5分,短文朗读5分,话题表达5分,对话理解5分,短文理解10分。采用学生在计算机上作答的方式,答题时间20分钟左右。
笔试部分分值90分,共五种题型,其中包括第一卷:单项选择25个小题,25分;阅读理解三篇短文,15个小题,15分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