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暑假已近尾声。而今回望,已经过去的这大半个暑假,就像今年入夏以来的高温“炙烤”一样,给人的感觉并不轻松,甚乏惬意。
名目繁多的暑期培训成为中小学生的“第三学期”,国内外游学乱象甚嚣尘上,陷入人情债“死循环”的升学宴再次搅动舆论漩涡,部分学生打工族遭遇骗局,来城里与父母短暂团聚的“小候鸟”不料遭遇“二次留守”。
暑假,越来越成为学子乃至国人的不可承受之重。我们当思酌,在这个本应休养之期,我们为什么奔波,疲惫,纠结,无奈?暑假“无假”,折射出的制度窠臼与国民心态,理当引起重视。
暑假成中国中小学生“第三学期” 减负实为加压
中国各地中小学7月相继迎来暑假。夏日炎炎,本是休养之期,但街头仍能看到不少背着书包、到处奔波的孩子们的身影,为了小升初考试、中高考,他们到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充电”。教育部门虽多次发文强调减负,但现实的课业负担让学生们倍感压力,减负无异于加压。
暑假成“第三学期” 作业大增补习加码
“这个暑假,我不是在补课,就是在补课的路上。我有六七个补习班要上,像语文、数学、英语、舞蹈、钢琴。”说起暑假,陈熙的脸上闪现出一丝不快。此外,学校还布置了各式各样的作业:英语数学卷子,预习英语单词、语文词语、听写,10篇作文……不少学生反映,今年学校留的暑期作业依然很多,加上家长报的课外补习班,将面临双重压力,暑假俨然成为“第三学期”。
由于存在升学压力,一些家长主动给孩子“加码”。媒体报道,武汉一位年轻妈妈近年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培优班。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区内,记者看到,一栋住宅楼内张贴了近10家培训班、夏令营招生广告,名校名师一对一、课外活动丰富、手工小组、英文原声电影赏析……培训班为吸引生源,“卖点”颇多。记者随机选择几家机构进行咨询后,发现一些培训班、夏令营的开销惊人。
据一家培训机构招生负责人介绍,前来报名的孩子基本上都同时参加多个培训班,有的孩子一天要辗转去三四个地点上课,最多的一个孩子甚至同时报了6个培训班。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称,她这个暑期至少要上六七个补习班,游泳、钢琴、英语、朗诵班……在满满当当的暑期“培训计划”重压下,她甚至觉得自己得了“暑假忧郁症”。然而,价钱高昂的培训班,似乎成为中国家长“花钱买放心”的唯一办法,既解决暑期孩子“无处安放”的尴尬处境,又能让其抓紧假期时间“充电”。
部分学生反映,学校今年布置的暑期作业确实减少,花样却在不断翻新:“语文,读四大名著任意一本并写3篇读后感;英语,除做6套卷子外还要交十篇英文日记;数学方面,数列、三角函数、函数不等式各做30道大题。”这是一位高一学生的暑假作业清单,教育界人士表示,现在孩子的暑假作业比30年前至少增加三倍。
教育部门多次发文 禁组织集体有偿补课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社会普遍关心但一直未能解决的问题,为此,教育部曾多次发文强调,在暑假期间,要将图书馆、文艺场馆尽量向学生开放,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的行为;要加强督导检查,对违规补课的行为要及时查处。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北京市教委也出台八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举措,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的课程计划,严格控制的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严格禁止违规补课。根据这八项规定,小学1-2年纪不能留家庭作业,同时严禁中小学在职教师提供有偿补课。这八项举措也被业界人士称为最严减负令。
今年6月,河北省出台规定,坚决制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不规范办学行为,节假日违规集体补课等行为一经查实,涉案校长将一律被免职。山东省也发文,明确要重点规范课程开设和高中选课走班、学生作息时间、学生课业负担、收费、有偿家教和体罚学生等行为。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同样发出通知,将重点治理教育乱收费,老师如果“课堂内容课外补”,并收取补课费,可能被处分或者解聘,并规定,幼儿园不能以开办实验班、课后培训班为名乱收费。
禁令缘何成为一纸空文?
虽然教育部门对于公办学校假期集体或有偿补课是严令禁止的,但仍有许多学校顶风补课,各地培训机构也依然招生火爆。分析称,禁令成为一纸空文,探究其深层原因,无不与当前中高考教育制度密切相关。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