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文理 > 政治科目 >

政治科目备考

2012-07-29 16:32 来源:【郑州教育网 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政治科目备考

2009-02-11 作者:福建 罗文明 来源: 本站原创

 

一、国家职能知识在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角度分析

第一种情况: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BD.①④

B

B

BD.公共服务职能

参考答案:1.  B 2. D 3. C 4. B

第二种情况: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运用材料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迁移教材知识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具体有以下几种:

角度一:材料体现了哪些国家职能

材料二: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以服务于党更好地领导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研究制定了包括津贴、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助学贷款代偿、公务员招录、户口管理、一次性安置费等激励和保障措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应聘到村任职。

参考答案:①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履行了国家的政治职能;②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到村任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履行了国家的经济职能;③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人才,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智力支持,履行了国家的文化职能;④为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提供社会保障,履行了国家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分析:材料一指出国家引导大学毕业生李某自愿到农村工作,体现了经济职能;材料二为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提供社会保障,显然属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材料一指出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属于国家的政治职能。回答此种角度的问题,关键是熟悉教材,并能对目标材料进行分层,然后抓住每一层的中心思想,将之与国家职能的具体内容进行对照,即可找到答案。组织答案时最好使用归纳法,即哪些材料体现了哪些职能。

角度二:以国家实施某些职能为载体,要求用有关知识分析材料

请运用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①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方针政策,体现了正确的政治领导,归根到底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②政府采取措施解决就业问题,表现国家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职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表明国家行使协调人民内部的关系和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职能,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团结,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分析:回答这种问题,首先要阐述相关的知识,然后再与具体材料结合。与国家职能相关的知识,主要是国家职能的含义、内容、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职能与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的关系、国家的对外职能与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的关系。与材料结合时,根据具体情况,可以从履行了哪些国家职能、为什么要履行这些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怎样履行这些职能(与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的关系)、有什么意义或影响等方面展开。答题时,也要使用归纳法或演绎法,注意分层,体现逻辑性。

角度三:直接要求回答在国家职能方面的必要性(也可以迁移为作用)

材料二: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政府从加强农业基础入手,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储备充足。

参考答案:为了促进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制度、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充分发挥了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对粮食连续四年增产起到了引导、保障、推动作用。举例(略)

分析:解答主观题,我们要阅读材料,了解时事背景,但更要注意试题的设问要求。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政府在经济领域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从政治学角度,一般可能主要涉及到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一是注意抓住宏观调控这个大方向,二是要注意结合不同领域,依据教材给出不同答案。这个设问中,考生首先要给出政治常识观点,即国家发挥经济职能,然后给出国家通过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手段和方式,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经济发展的?试题设问给出的具体内容是政府在粮食增产方面所起的作用。粮食问题属于农业领域问题,那么考生可结合教材中,国家如何发展农业(尤其是两高一优农业)的措施来回答。政府在粮食供应增产方面的作用,从试题的立意来看,肯定是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部分答案可从材料中提炼些。

角度四:材料中的政府怎样履行国家职能

这些实实在在的投入,使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至于人们将今年的中央财政预算称为“民生财政”。

分析:如何体现实际上就是问做了哪些工作,是怎样做的(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答好该题,一要对教材中国家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工作耳熟能详;二是要找准问题规定的材料范围是“中央财政预算”,即材料中“用于”后面的内容;三是要概括材料中心,联系教材知识,分层表述。

 

二、备考建议

1.扎实掌握教材有关我国国家职能的内容。具体来说,要熟悉掌握以下内容

①国家职能的含义及实施的主体,它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及各部委、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不包括:党的机关、人民政协和其他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城市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等群众自治组织。

②我国国家职能的分类,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从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对内职能又可以分为政治职能(含义、具体内容)、经济职能(含义、当前最主要的四大工作,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后二者都是与经济建设直接有关的工作,要与下面提到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区别开来、教材小字中提到的具体工作)、文化职能(含义,主要是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含义,具体内容),对外职能包括保卫职能、交往职能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职能。二是从性质来分,可以分为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③我国国家职能与国家性质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不论是政治统治职能还是社会管理职能,不论是对内职能还是对外职能,都由国家性质决定,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和根本利益。国家职能对维护阶级统治又具有能动作用,国家职能的行使状况直接影响到阶级统治的稳定程度。在回答我国国家职能时,一定要想到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2.弄清易混点

①区分经济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经济职能是围绕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展开的。如财政、金融手段的运用,打击假冒伪劣,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社会公共服务只能侧重于为公众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工作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如大型体育设施建设、搞好社会治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相比范围要大。

②同一事例体现不同的职能(中部崛起、扶贫、增加农民收入)体现了经济职能。科教兴国体现了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兴建环保设施则体现了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而扩大就业加快城市化则体现了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③区分开“体现了某种职能”与“有利于某种关系”的处理的不同。体现和有利于在文字上是有所不同的。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体现的是经济职能,而不能说体现了政治职能,只能说有利于缓解人民内部矛盾,缩小民族差距。打击犯罪分子,不能说体现了经济职能,却可以说有利于经济建设。

④台湾香港问题属于我国的内政,对二者的政策,采取的措施不属于对外职能,但反对外国的干涉则属于对外职能。

⑤注意:对文化娱乐市场的秩序整顿属于文化职能,如对互联网有害信息、垃圾邮件的清理,网吧游戏厅的整顿、扫黄打非等。

⑥新课程必修二《政治生活》已将国家职能改为政府职能。国家职能包含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体现。

3.学会信息获取,掌握答题技巧

近几年来的全国文综试卷越来越重视通过提供大量新素材和新信息的方式,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提取能力已成为区分考生水平的关键。

①紧扣社会热点。从近几年高考对国家职能的考查可看出,背景材料几乎都是时事热点。因此,考生一定要关注社会生活,应特别关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等热点,要养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但对热点不必离开教材去“深挖洞”,搞清楚“是什么”即可,因为在高考中,热点仅作为背景材料使用。

②多做真题,即多做高考题。高考题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一般的练习题难以相比的。因为高考题是命题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每一道题都经过命题小组反复斟酌和推敲,堪称字字珠玑。而一些“信息卷”、“仿真题”,多是单个作者所为,其科学性、规范性难免存在缺陷。选做有关国家职能的高考题能避免上述误区,直接进入增强能力的快车道。

③提高主客观题的得分率。做选择题一定要善于将材料的中心思想与选项进行一一对应,然后使用排除法决定取舍;做主观题,要抓住试题的角度和材料的中心,运用教材相关知识,按照平时训练的技巧,结合高考的评分标准和答题要求组织答案。


广告咨询:QQ:72180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