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非选择题在设问上给考生留出发挥和选择的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心理品质,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从多个思路选择组织答案。
如“上述事例对你健康成长有什么启示”、“请写出你保护环境的两个具体做法”、“王选的创新成果带来的影响说明了什么”、“王选的事迹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对这两幅漫画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分别进行评析”等,这样设问,既有明确的指导,又有一定的开放性。
三是在答案设置和评分标准上,提供了多种可能的答题角度和思路,营造了宽松的得分环境,尤其是对于开放性较强的设问都设置了鼓励性加分因素,以鼓励考生的创新。
6.尽量反映学生文化,试题呈现形式生动活泼
试题中反映重大社会热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入角度灵活,小巧活新;试题语言凝练。
中考试题面对的是初中学生,试题的选材及问题的设置上做到了学生乐于接受,学生可以理解,反映和体现的是学生的文化。具体表现在:
一是语言力求通俗易懂,尽量减少文字量,用学生的语言表述材料,增强语言的亲和性。
二是材料力求活泼生动。如整张试卷图、文、表、画并茂,政治试题有两幅漫画,三个表格,使材料更加形象生动。
三是选材力求从小处入手,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如以王选创新成果考查学生对创新重要性的理解,以农村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反映学生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以“十一五”规划中的具体数字考查学生对我国资源、环境方面国情的认识,从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入手,体现学生的荣辱观等。这些做法均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三、教学启示
1.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突出教材内容的生活意义
中考坚持能力立意,倡导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材知识的时代意义以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价值,注重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启迪作用的知识,把现实社会生活纳入教学的视野,强化贴近生活、联系生活、基于生活的意识,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让鲜活的社会生活材料进入课堂,实现教材与现实生活的交融,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观察、认识、分析、评价社会生活,进而增进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2.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中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个体的见解和创新。如果学生只靠临时翻书,照搬教材内容,不会自己归纳总结,不会自己分析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就不能适应中考考试要求。因此,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学生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体验、感悟,强调学生对过程的认知,鼓励学生就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克服;给学生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3.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关注三维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中考试题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多地体现和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尤其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的实现,克服那种单纯关注教材知识,忽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倾向。
[上一页] [1] [2] [3]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