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答题不规范,不善于表达
物理学是一门极其严谨的自然科学,有着许多特有的规范和要求。从试卷中反映出一些考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对答题的规范化重视程度不够。如解答计算题的物理量时不写物理量的单位;计算做功时不讲功的正负;还有的考生篡改题中给定的物理量,解答结果未转化为已知物理量;求矢量时只答其值的大小而不答方向;求作用力时,求成反作用力后不加说明。
还要注意答题时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那么,什么是“必要的文字说明”呢?
1.对题目中没有的,自己设的字母、符号的说明。前面说过可以以“图”代“设”。
2.对于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3.说明方程的研究对象或者所描述的过程。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哪个物体”的,是关于“哪个过程”的。阅卷时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只在卷子上列几个孤零零的式子,让阅卷人自己去琢磨,这自然会诱发疲倦的阅卷人的扣分欲望。
4.说明做出判断或者列出方程的根据,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5.说明计算结果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6.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三)考试的时候心理不稳,急躁,该得分的地方没有得到。
物理最后一道题目的阅读量一般比较大,有时电场、磁场共存。有的同学一看这么长就慌了,加上时间比较紧,很多同学就放弃了,所以在改卷的过程出现很多的空白卷。实际上这些题并不是很难,多数考生应该能得到相应的分数。题目设问是有台阶的,至少可以把第一问的分数得到,只要列两个方程,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只要你学物理了,这两个式子是能够列出来的。
(四)审题不仔细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阅卷中我们发现,有些考生审题不够甚至于不审题,就草草做答,解答的内容答非所问。卷面上写得满满的,但有效得分点极少。还有的考生没在规定的区域答题。在改卷的过程中发现,本来是第25题的答题区域,有的同学却把第24题的解答写在了此处,并且人数还不少。这也是丢分的原因,即使24题的解答正确,第25题考生也会做,遗憾的是得不到相应的分数。这都是在做题的时候不认真造成的。在高考中出现这种情况太不应该了。
(五)考生的运算能力太差。
判卷中发现考生最基本的计算都出错。平时的练习,大部分同学都是使用计算器,缺乏动手运算的训练,而弊端在考试时显露无疑。
(六)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概念和规律理解的不够深入。
高考物理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是基础,只有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而理解的基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才能深入、透彻,理解能力才能提高。从考生的答题情况看,绝大多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的物理规律掌握不扎实,对基本物理概念理解不清楚而造成的。如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对于固体和液体可以用摩尔体积与分子体积比进行估算。而对于气体而言,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要比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得多,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由于物理公式记得不牢,有些考生将,误写成 ,造成无谓失分;有的考生将安培力公式写成 ,该错误在批改中多次出现;求电子的速度时,有人用 计算,得分的错误结论;判断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时左右手定则分不清等等。
(七)物理图景不清
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分析很重要,如果对物理问题的过程图景分析不清,就不可能正确地解答物理问题。中学物理问题中常用的图景分析有:受力图景分析、运动图景分析、能量转化图景分析等;高考中考生因对物理过程的图景分析不清而失分很多。考生不画运动过程示意图,导致对物理问题的运动图景不清。
(八)实验能力薄弱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的过程隐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既包括了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又包括思辨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高考物理中一般没有与教材完全相同的实验试题,而是都经过了重新设计,题目新颖,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迁移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