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次 录入时间:2007/10/16 22:46:00 录入:dengmy
一、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危害及防治
污染物: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可吸入颗粒物)等;
原因:化石燃烧的大量使用(不充分燃烧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煤、石油中含有硫、氮元素,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等。
防治: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煤、石油等能源,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二、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及水资源的保护
来源:工业污染(工业上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危害: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水资源的爱护: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的利用效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生活习惯, 使用节水型用水器;(注:良好生活习惯见课本P62家庭用水情况调查表)
2、防止水体污染: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
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也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另: 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少(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且大部分分布在两极冰川等);水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工业、农业、生活用水的大量增加。
关于开发水资源的方法:开发地下水,淡化海水、开发冰川、人工降雨。
三、关于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玻璃或塑料膜那样,使地球吸收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地球变暧)
1、产生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增加(由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气体
2、危害: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
3、防止:减少化石燃烧的使用,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砍伐森林等。
注:若是你能做到的,则有:双面使用纸张;不使用一次性木筷;以电子贺卡代替纸质贺卡;不焚烧垃圾等等。
说明:“西气东输”即以天然气为燃料或以酒精为能源都不能缓解温室效应,因为它们在燃烧时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四、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形成:煤燃烧时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雨水生成酸,从而形成酸雨。(注:PH小于5.6的才能称为酸雨)
危害:(1)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酸雾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引起肺气肿等疾病而使人死亡。
(2)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3)腐蚀金属及建筑物、雕像等。
(4)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4)引起地下水酸化,使地下水中一些金属离子(如铝、锌、铜、镉等)含量增多。
防治:使用脱硫煤;研究煤中硫资源的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工厂废气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研究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等。(注:西气东输有助于解决这问题)
五、关于燃料(能源)的使用问题
化石燃料产生污染原因: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3、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防冶:燃烧时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需要使用和开发清洁的燃料。
发展: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六、汽车尾气的污染及防治
产生: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防治: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4、在管理上,加大检测尾气的力度,禁止没达到环保标准的汽车上路。
七、易燃易爆物的储存、使用常识
1.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静电消除设备,严禁烟火,杜绝一切可产生火花的因素。
2.盛装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容器要牢固、密封,有明显的警告标志,物质的名称、化学性质和注意事项。
3.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跟其它物质混存, 对遇水或受阳光照射容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不能存放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4.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
5.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的仓库,要做到人走电断,并进行经常性的防火检查。
八、化学对人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可见上册P2倒数第6行
九、实验评价多方面
1、 从原料方面考虑——来源要广泛,易得,充分利用资源
2、 从条件方面考虑——易实现
3、 从生成物考虑——无污染,而且最好原子的利用率达到100%---化合反应(符号绿色化学的要求;)
4、 从实验操作上考虑——简单、易操作,易实现
5、 从安全方面,如使用可燃性气体、有毒性物品或浓硫酸时往往要考虑这点
6、 从经济角度——经济实惠,如铁、稀盐酸、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等物质都是较平的物质。
发表评论 给编辑发邮件
广告咨询:QQ:721800271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www.zzredu.com"、"郑州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郑州教育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