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飚说,未来,复旦在“预聘用制”方面会有所突破,“只要学院自己觉得好,核实后没问题,我们(人事处)就负责备案,不再审批”。这么做的一个好处是,学院可以自行决定留谁、不留谁,而人事处也可以从审批职能过渡到服务职能,“负责给应聘者办入职就行”。
但每隔3年,人事处会给各个学院一个大致符合学院规模要求的用人指标,以控制学校整体的人力资源平衡,“3年给你一定指标,你可以根据学院的学科规划,自行决定哪些人预聘用”。
此外,刘承功透露,还有一个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可能将进行:校方给一个“大池子”,这个大池子里的所有人,都按照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标准配备,他们的工资也按照这一标准发放,“如果你这个学科的目标是要经过多少年进世界前20,我们就照世界前20的标准来要求你、来发工资”。
“大池子”的想法,曾在2013年复旦党代会报告中被提及,随后受到舆论追捧,但最终并未执行。刘承功说,新的人事改革或将重启这一计划,“只要进了这个池子,不分老少,不分职称水平,一视同仁”。
这个“池子”,校外引进人才可以进,校内有水平的教师也可以进,“不受现有人事制度的约束”。
复旦大学目前已确定10个左右的院系经评估具备承接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能力,这些院系占复旦所有院系的40%左右,正式试点名单现仍在酝酿。“(最终试点院系)可能会远低于这个数字。”刘承功说,下一步,改革组将“一个一个院系找院里主要领导谈,看他们是什么态度,有没有能力、有没有强烈的意愿去推动人事改革”。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