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高考改革中,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减少高考统考科目、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成破冰“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的组合拳。而各方最关注的焦点,集中 在综合素质评价这个软标准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硬杠杠。专家指出,必须进一步加强评价的科学性、可比性,同时建立完善的公示、监督机制,使软标准做到可信、可 用,进而促进高中教学和育人理念的全面改革。
破冰“唯分取人” 综合素质评价无法缺席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 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大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专家表示,这是新一轮高考改革中打破“唯分数论”的一大重要举措。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说,新一轮高考改革通过把高考统考科目减少为语、数、外三门、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使过去高校招生以高考总成绩这“一 个依据”变为“两个依据”。在此前提下,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由此形成的“两依据一参考”对普通高中学生的考察更为全面、科学,使过去的 “招分”变为“招人”。这既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高校按自身办学特色招录人才。
一些教育界人士分析,《意见》在以往基础上进行了大幅改进和加强。一是改主观的“操行评定”为客观的写实记录。二是评价程序更为完善、更为阳 光,先是学生如实记录,继而在校内、班内公示审核,最终形成档案。三是强调“评而能用”,高校将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并通过集体评议对报考 考生做出客观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将在推进人才多元评价上产生积极作用。”复旦大学招办主任丁光宏表示,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减少统考科目、建立学业水平考试的情况下,未来高考成绩的区分度可能进一步降低,高校也非常需要可考察、可比较的“学生成长档案”。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