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成难题
“四川一家民办传媒高校,一年光播音主持专业就招生1000多人。”北京一所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王老师告诉记者,很多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远远超出了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
日前,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最难就业15个本科专业榜单中,动画、广播电视编导、表演、艺术设计学、播音与主持艺术、音乐表演等6个艺术专业均榜上有名。艺考生在成功进入大学之后,不得不面对就业之痛。
学习播音专业的刘晓晔对就业压力早有准备,“高考时转嫁了文化课的压力,走了所谓的‘捷径’,就业时受限也在意料之中。”
艺术类专业多是青春饭,残酷的竞争压力让很多人不得不中途转行或者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专业岗位。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艺术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不足50%,专业对口率甚至不到20%。
刘晓晔毕业于河南一所二本院校的播音专业,她所在的班级共有学生35人,目前仍在从事播音主持行业的仅有两人。“播音主持行业门槛高,淘汰率高,真的像割韭菜,割了一茬又是一茬。”她这样比喻。
“很多人把艺考当做一个跳板,通往大学或者自己向往的舞台,但是其实你有一万种方式可以达到那里,有时选择了艺考,好像反而失去了这种可能性。”刘晓晔对当初自己选择艺考并不感到后悔,但每次亲戚的孩子在选择是否艺考时,她总会劝说他们保持理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真正有利于艺术类考生招生、培养的改革举措是,坚持推进艺术类自主招生,与此同时,通过招生信息公开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所有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都得到展现。”在他看来,让招生透明、公开,即以进一步的学校管理改革,做到校考的公平公正至关重要。“艺考之所以演变为‘曲线高考’,是因艺术考生并非出于喜欢艺术、对艺术感兴趣,今后想从事艺术类方面的工作而选择艺考,而是为考上大学,获得一张本科文凭而选择艺考,这是‘学历社会’的一个缩影,艺考报考、艺术生培养、就业都严重异化。”他说:“说到底,支撑艺考红火的是学历,而不是艺术教育、艺术事业发展。”而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这样的艺考观念早就该转变了。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