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明确提出,建立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这项改革,奠定了新一轮考试招生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制度框架。对于高中学校,对于广大老师,对于大学,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政将带来哪些影响呢?学生的负担是减轻了,还是增加了?学校老师的压力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请看今天小编带给你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政,带给教育的六大影响”。
影响一:改变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
“克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全体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这次《实施意见》的发布,是在学业水平考试经历了9年地方试点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学业水平考试有了“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在高中新课程实验省份推开,目前,已有30个省份实施(有20个省份超过5年)。但考试组织方式、内容、成绩使用等还亟待改进。这次改革是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考试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信力。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浙江省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已有多年历史,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刘宝剑根据他多年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经验指出,权威、可信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在引导、督促高中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克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学生严重偏科现象,促进全体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初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也指出,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四项重要的意义,一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打牢终身发展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增加学生选择空间,促进学生学会选择,规划人生。三是推动高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因材施教。四是为高校科学选拔适合学校特色和专业要求的学生提供服务,促进高中、大学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