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做法
科学检测为学生开健康处方
北京二十七中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该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都要上报给教育部。该校新闻发言人袁利军介绍,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二十七中与北京医院和北京体育大学进行了青少年肥胖问题干预的课题。根据每学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出饮食和运动的健康处方,建议学生按要求进行落实。如果因场地、时间等限制在学校无法完成的运动项目,学生可以带着任务在家完成。比如像跳绳这种没有场地要求的项目,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
“客观地说,体质健康测试远郊区县学生成绩比城区学生好。”袁利军认为,城区受客观条件限制,活动场地不及远郊区县是首要原因。另外,远郊区县多数学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学生基本全天在校,在体育活动时间安排上便于学校组织落实;而城区绝大多数学校都属于走读制,这样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时间花费在往返学校的路途上,因此在落实上没有远郊区县时间宽裕。除了两个客观原因外,还存在一个主观原因,相较于远郊区县的学生,城里的学生比较娇气。
由于地处市中心,目前,东城区的中学里,拥有400米跑道的学校很少,除了汇文中学和正在修建中的五十五中等几所学校外,大多数中学都是200多米的跑道。如何利用有限的场地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学校也想了很多办法。
针对今年新《标准》推行后,中学生增加了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50米跑,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等体测项目,袁利军表示,二十七中在体育器械和训练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袁利军介绍,比如男生今年新增了引体向上,学校将单杠设施增加至10个,以保证学生们平日的训练。对于城区体育活动场地比较小的客观环境,东城区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场地较小的学校可以到相邻的有条件的学校训练。另外,场地受限的学校可以使用体育馆等社会资源。
对于体测项目的增加,学校在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上也作出相应调整,以保证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所必需的活动量。袁利军介绍,如果学生当天有体育课,再加上课间操基本可以保证必需的运动量;如果学生当天没有体育课,学校会利用选修课、第二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体育运动。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