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是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此轮中国教育学会发起的中国大学先修课程64所试点中学经过了严格的审核,不仅有北京、上海的部分高中,而且还有银川、西安等地的学校。课程内容包括《微积分》《大学通用英语》和《线性代数》三门,各学校根据自己师资等条件开设课程。目前,清华附中开设了这三门课程,重庆八中只开设了《微积分》,北大附中只开设了《大学通用英语》。
然而,谁有资格上这些课,成了问题。现行的做法是,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由老师对“学有余力”者进行筛选后确定上课名单,是一个“双向选择”。
记者查阅的《中国大学先修课课程指导意见(试行)》中对“学有余力”作了如下解释:即在完成日常学习且成绩优秀,仍有时间和精力可以进行更有挑战性和更大难度课程的学习,建议在成绩排名前10%的学生中选择。
截至10月,全国64所学校共有3705名学生注册报名参加。其中,北京十一学校参加人数最多,达到217人,西北师范大学附中报名人数也超过了200人。
清华附中的小顾在班里名列前茅,他主动申请了“先修课”,老师根据他的平时成绩,并综合评价了他的学习能力后,决定给他这个机会。授课的周老师说:“这些孩子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超出了我的预想。”
更出人意料的是,此举随之引来了部分家长的质疑:CAP项目到底会不会加重学生负担?王殿军对此明确表示否认,“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主动选择这些课程,选自己喜欢做的事,对他们来说,肯定不是一种负担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