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 笔试将被弱化面试比重有望增加
往年,自主招生多在11月份启动。
学生提交申请,学校初审,通过初审的学生参加春节后举行的笔试,通过笔试者,还要参加复试,再到确定自主招生资格名单,算起来要五六个月的时间。2015年,自主招生挪到高考统考后进行,加上录取时间的限制,留给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大大缩短。
“高考统考是6月7日,高招提前批录取往往是7月10日前后,留给高校自主招生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上可能会比较紧张。”郑州某中学的老师分析称。
尽管细则目前尚未出台,但多方专家分析,自主招生挪到高考统考后进行,高校通过笔试先筛选一轮的必要性下降,面试的比重会大幅增加。
相比以往,招生周期缩短至一个月甚至更短时间,高校在招考形式上很可能取消或者弱化笔试,这对高校短时间内选拔创新人才将是大的考验。
据了解,复旦大学表示,2015年自主招生方案正在制定中,明年不再举行大规模的笔试,“千分考”不再举行。
呼吁 招、考分离让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
自主招生始于2003年,多年来饱受诟病。
它将高校的自主招生测试和集中录取制度嫁接在一起,先由学校进行个性测试,学生再参加统一高考、填报志愿。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一程序设计导致自主招生并未打破原来的分数评价标准,反而成为学校抢生源的手段,增加了学生的焦虑和负担,再加上考生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对高校的办学并无任何触动,“自主招生和学校的自主办学是割离的”。
熊丙奇认为,自主招生改革应该有明确的顶层设计,否则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将难有实质性突破,会像之前一样遭遇质疑。“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自主招生早已在发达国家有成熟的经验,就是考生参加统一的社会化考试评价,以评价成绩去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招生,一名考生可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后再做选择、确认。”
对于未来自主招生的走向,熊丙奇呼吁,教育部门和高校应按考试、招生分离的要求,积极尝试学生和学校双向多选、学校多元评价、每个学生可获多张录取通知书,让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建立高等教育市场竞争机制,把招生变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事,促进大学转变办学理念。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