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孤立了高考,没有将学生一生的发展视为一个连续体,并且试图代替学生的思考。这使得毕业生的学习生活难以照常地继续下去,他们记着“追求卓越”的字面含义,带着光环,却从未真正用自己的脑袋思考过“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一个班级上百人,一个年级动辄三四十个班级,全校上万名学生……这说的可不是大学,而是不少地方都存在的“超级中学”的现状。
一边是家长们和学生们“趋之若鹜”往里挤,一边是学者和社会舆论“口诛笔伐”,以衡水中学等为代表的“超级中学”,到底是屡创高考神话的“行业标杆”,还是反素质教育的“高分工厂”?
一些“超级中学”老师上课得用扩音器
“我们学校很多超级大班,每个班级超100人,老师上课得用扩音器。”“每年,奔赴高考考场的车辆拥堵了整条街道。”“衡水中学高考9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67人进入河北省文科前100名,51人进入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近日,一条“吐槽”超级中学的帖子引发网友热议。
【学生“超级多”】以安徽六安的毛坦厂中学为例,有人曾把该校学生数与北京大学本科在校生人数进行对比,发现前者竟然比后者多出近千人。网友直呼“中学在校生规模动辄上万,让大学情何以堪。”
【教师“超级多”】记者盘点发现,这些学校分布在大江南北,一般都垄断了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学生文化课成绩拔尖,艺体成绩优秀,升学率高,使得超级中学产生了更强的“集聚效应”,自然吸引来更多的优质生源和教学资源。在“马太效应”下,许多普通学校的生源、教学资源在超级中学的光环之外愈加黯淡。
【学校“超级挤”】生源与教学资源的垄断让“超级中学”的门槛也“超级”高,然而也吸引了不少考生和家长“踏破铁鞋”,想尽各种办法挤进学校。据沈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透露,身边有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当地的一所“超级中学”,前前后后择校找关系花了12万元。
“超级中学”是否违背了教育本义?
中学规模越来越臃肿,究竟怎么看?一方面,有家长和专家认为它们有效满足了民众渴望优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教育专家直指“超级中学”已经越来越背离了学校的本义,而像一个批量生产的“现代工厂”。
上述沈阳的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孩子今年初三,在辽宁省一所重点初中,学校连续20多年在当地中考成绩第一,被全省前三名高中录取的人数更是遥遥领先。孩子所在班级共50人,全年级26个班级,整个年级约1300人。虽然不让开设重点班,但‘重点校’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认为,现存的教育制度本身就存在地域、学校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而这种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消除。他说:“衡水中学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有出色的发挥。应该说,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