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通过高考改革激发学生科学兴趣(2)

2014-10-20 11:34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将社会变为“科学课堂”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指出,科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并非只是局限于实验室里的模拟过程,它还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发现规律为目的的社会活动。校内科学教育由于其环境的相对封闭性、课程的固定性、考试的强制性等原因,在教学效果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课外科学活动,将社会变为“课堂”,有益于学生通过实践真正理解科学。

  报告指出,造成科学类课外小组参与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父母不够重视,孩子对科学探究活动有畏难情绪,小组活动缺乏指导、流于形式,开展活动的资源匮乏等等。而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在学校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在一些学校,参观科技场馆甚至变味为放松学生身心的方式。大多数科普讲座由于形式单一,也未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总的来看,校内和校外科学教育衔接的机制尚未建立,非正规科学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离实际的需要尚有相当大的距离。

  报告希望各级政府、科协组织以及科技、教育部门要积极担负起全面加强中小学生科普工作的重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加强非正规科学教育的中长期规划,从经费、人员和资源上予以保证,并推动非正规科学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融合。

  科技场馆应积极参与中国科协等发起的“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并可联合科研机构积极向中小学教师传播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定期邀请教师参观,增进了解、互通资源,以及共同设计利用科技馆进行的教学活动。科技场馆还可以通过吸纳会员、开办俱乐部、建设虚拟课堂等方式,与中小学生建立起稳定的长期联系,并指导他们在课外开展科学实践。


  同时,应加强少年儿童科普类产品的开发工作,促进我国科普产业的发展。科普活动的设计要从少年儿童的特点出发,关注少年儿童的兴趣,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多元化,突出实践性、互动性、体验性,更好地吸引少年儿童的参与。比如,大力开发自然体验类的科普产品,增强少年儿童对自然和环境的感受,并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探索。

  美国公立学校中,小学在科技教育中有一些缺失。只有20%的社区学院及大学确认当前中学毕业的学生有合格的科技素养。93%的学生家长对现状不满,他(她)们认为提升学校科技教育应该列为国家的优先措施。

  ——台湾成功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徐泰然

            


相关“高考改革;科学课;高考”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