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中国大学"重商"难出诺贝尔奖 基础学科坐冷板凳(2)

2014-10-10 17:58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相比之下,理学专业招生规模的变化情况则较为平稳,增幅最大的仅为2000年的34.33%,其他年份则一直保持在30%以下。2010-2012年,研究生理学专业招生人数出现持续负增长,分别为-1.50%、-1.20%、-6.15%。2012年研究生总体招生规模比1998年增长了8倍,经管专业则增长了10倍,理学仅为4倍。

  从每年经管专业、理学专业占当年招生总数比例这一横向指标来看,出现了经管专业招生比重不断扩大、理学专业不断缩小的趋势,更体现了经管热、理学冷的特点。

  1998年,经管专业大学本科招生人数为89481名,占招生总人数的13.70%,理学专业招生67623名,占比10.35%,两者比例仅相差3%。随后的15年,经管专业招生比重一直上升,于2012年达到903068人,占全国招生总人数的24.14%。理学专业招生人数占比在1998年-2002年小幅增加之后,连续十年不断减少,到2012年,招生人数仅占全国招生总人数的9.21%,低于1998年的水平。2012年本科经管专业招生人数已为理学专业招生人数的2.62倍。

  研究生阶段,经管专业的火爆程度同样有增无减。经管专业研究生1998年仅招生9216人,占招生总人数的12.71%,低于理学专业14.92%的水平。2001年,经管专业招生规模超过理学专业,之后差距逐渐增大。2012年,经管类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04049人,比例为18.08%,理学专业研究生招生数为54138人,所占比重首次低于10%,为9.41%,研究生阶段经管专业招生人数为理学专业招生人数的近2倍。

  对经管专业的热衷还体现在各省高考状元对大学专业的选择上。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1977—2013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288人,居榜首;工商管理专业有283人,居第二位。就读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的高考状元人数遥遥领先于其他专业,合计占高考状元总数的38.45%。

  经管热不仅停留在大学里,还烧到了社会上。当前,“天价总裁班”频现。2014年国际工商学院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学费为58.8万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MBA项目学费为56万元,复旦大学EMBA项目为59.8万元。尽管收费不菲,这些课程依然受到热捧。根据中国科协出版物《中外管理》发布的数据,1991年全国仅9所试点院校开设EMBA课程,到2010年,236所院校获批,扩张了26倍。1991年仅94人入学,2010年超过3.6万人入学,增加了383倍。

  我国大学的“重商主义”俨然成为一种潮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对此提出了担心:“当你以就业、挣钱为价值观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很失败。连我培养的最好的学生都说,‘老板,我毕业后想去金融公司。’如果所有的精英都往就业方向走的话,我认为这样的国家会出问题。”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饶毅指出,2049年中国本土应该出十几个诺贝尔奖,否则35年后的中国可能不及今年的日本。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加大对基础科学的重视,从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科技动力,恐怕是我国高校的决策者们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