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长期影响有哪些
此轮高考改革,由于对高考科目、高考成绩组合进行调整,必然会对基础教育教学、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最直接的就是学生科目选择影响。按照《方案》确定的改革思路,考生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将有多达20种学科组合选择,这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加上外语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也扩大了考试选择权。
这给学生带来的问题是,如何组合自己的学科?以笔者之见,应该主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力,不能太过功利。按照现在的学业水平测试以百分位计算等级,在高考录取时折合为分数的方式,有的学生和家长可能会分析选择哪一科更容易得到 A+,来选择自己的科目。这种功利的选择,可能导致选科集中,使得目标踏空。
而学生的科目选择,与中学的办学条件、办学选择和对学生的学业、职业规划指导有密切关系。
按照高考改革方案,中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达20种学科组合,应该借此改革机会,推行选课走班制,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几方面努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对中学的投入,保障中学有足够的师资、条件开出足够的课程,并提高每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如果中学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办学资源,开出那么多课程,学生的选择就会受限。其实,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假如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限定学生选某一科目组合,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那么,这就和过去文理分科就没有什么不同。再次,学校在推进选课走班过程中,要逐渐形成本校的办学特色,也就是说,在整体保障每门课程质量的情况下,形成本校的优势学科,以便学生结合求学、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
还有一方面影响,则是对大学的招生。按照《方案》,大学的招生在未来会有两种走向。一是主要进行按计划集中录取;二是自主招生。
按计划集中录取,从方案看,还会是未来高考录取的主要模式。按照集中录取规则,高校在录取中会采取两种方式,一是用“3+3”总分录取,所有专业不提出任何科目要求;二是用“3+3”总分录取,根据专业提出不同的科目要求,比如历史专业要求历史、政治、地理学科成绩等,考生只要满足一门学科要求即可报考,比如一名学生选历史、物理、生物,也可报考。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