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追昔之后,大学生活怎么过这个实际问题,也是校长讲话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校长在让学生“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同时,也要“管好自己的自行车”,停放整齐。中国医科大学校长说,自己会浏览“童家巷24号”(记者注:该校非官方论坛)和“药大贴吧”上的话题,“我知道食堂的饭菜让你们忍不住吐槽,我也了解占位党的疯狂让你们咬牙切齿……”
清华大学研一新生周珊珊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时隔4年,听了两次开学典礼上的校长致辞,她坦言“心情不同”。“本科时可能对讲大学生活的内容更期待一些,这种期待是比较单纯的、盲目的,因为刚经过高考,来到这么一个新环境,对什么都觉得新鲜有趣。”周珊珊说,“研究生阶段,大家都对自己的目标更明确,知道自己想从学校得到些什么,也知道该怎样去努力。而且本科4年,听了那么多的报告和演讲,会对校长讲话的质量更苛求,也更包容。”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博士汪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大学第一课,开学致辞对新生而言有三个方面的意义。首先,校长可能是学生离开家后与之交流的第一个师长,在精神层面接过了父母的位置;其次,东方文化重视权威,校长正是这样一个权威,所谓“人贵言重”,他的讲话容易得到信任与重视;最后,校长也是成功者,当一个成功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时,学生会愿意去模仿他。
汪冰说:“一个组织的特点是由其领导者的性格决定的,所以一个学校的氛围和校长的性格密切相关。通过校长致辞所传递的信息,新生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今年电子科技大学的校长提醒新生别忘了在大学里谈恋爱,新生听了,知道恋爱在我们大学是被鼓励的,行动也会马上跟上。”
汪冰认为,除了具体内容,开学致辞的仪式本身也非常重要。“每一次升学都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利用仪式启动开关,让新生做好心理准备,意味着完成了破冰的过程。”
有新意:俯下身来寻找共同话语
韩震说:“开学致辞既要表达学校的传统、精神、灵魂,也要体现校长本人的学识、视野、思想。即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要有新的表达方式。如果把学生讲睡着了,那肯定是校长的失职——要不就是他没什么思想,要不就是在念稿子。”
作为学生,周珊珊期待听到“有个性”的开学致辞。“不管是风趣幽默还是严肃认真,紧跟时尚还是墨守陈规,文科思路还是理工思维,我觉得有自己的观点和个性很重要,不然就淹没在众多讲话之中了。”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