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3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与方式进行求助或投诉;
4.1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4.2理解政府如何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4.3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4.4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威信;
5.1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职能权;
5.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5.3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5.4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6.1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2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6.3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6.4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7.1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2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3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
7.4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8.1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8.2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8.3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8.4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5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9.1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9.2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9.3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9.4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5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必修3:文化生活
1.1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1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
2.2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3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
3.1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2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4.1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4.2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4.3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4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1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5.2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5.3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6.1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7.1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7.2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3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1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8.2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9.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基本任务和根本要求;
10.2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和要求;
10.3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四)必修4:生活与哲学
1.1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2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1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2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3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3.1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2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1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4.2懂得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4.3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1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
5.2懂得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5.3理解意识的作用;
5.4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6.1了解实践及其基本特点;
6.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3懂得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6.4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1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7.2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8.1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2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3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9.1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
9.2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3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
10.1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10.2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0.3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
10.4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1.1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2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1.3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1了解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2.2掌握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12.3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五)时事政治
1.当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纯时事知识考试的知识范围,2015年1月份考试为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大时事;2015年6月份考试为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重大时事。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开卷笔试,考生只可携带教材和时事进入考场供答题时参考。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分值比例:
选择题约60%;非选择题约40%。
2.内容比例:
必修1《经济生活》约占25%;
必修2《政治生活》约占25%;
必修3《文化生活》约占15%;
必修4《生活与哲学》约占20%;
时事约占15%。
3.试题难易比例:
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为主,三者比例约为8:1:1。容易题(难度值为0.8以上)约占80%,中难题(难度值为0.8~0.6)约占10%,稍难题(难度值为0.6~0.4)约占10%。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8~0.85。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