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江西近2%本科新生“爽约” 不满学校、专业是主因(3)

2014-08-25 18:08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爽约”浪费了大学教育资源和其他学生就读机会

  高考志愿是一种电子“契约”,是省教育考试院投档、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根据规定,凡按志愿录取的考生不准改录其他院校。换句话说,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是与高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高校按考生志愿录取考生后,考生不去报到属于“违约”行为。

  今年高考志愿集中填报期间,我省允许考生修改一次志愿,这一举措保障了学生的利益,高招一本、二本上线落榜考生人数均创历史新低。

  记者了解到,针对不报到的新生,高校会注销入学资格,不会影响考生今后再次参加高考。

  对于考生“爽约”的行为,我省高校招生部门负责人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学生在报到时间截止前与我们联系,说明自己不来学校报到的原因,我们会表示理解。但大部分学生直到我们联系他,向他确认是否来报到时,才告诉我们他不来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高建波表示,考生被录取后不来学校报到,由于此时高招录取已经结束,学校无法再录取其他学生,这就直接浪费了高校的招生计划,对大学的教育资源和其他学生的就读机会都是一种浪费。

  尊重学生选择的权利 但“爽约”不应零成本

  江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侯贵生表示,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后就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不过学校也理解一些考生对录取的学校和专业不满意,想通过复读进入更好的学校学习的想法。“如果学生对学校不认可,进入学校后可能也提不起学习兴趣,这对学生和学校来说都不是好事。”侯贵生表示,高校应该尊重学生再次选择的权利,但学生“爽约”的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而且这类学生未来再参加高考,也会增加很大的管理成本,因此对于学生“爽约”的行为应该建立约束机制,不应让“爽约”零成本。

  江西财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罗锐表示,每个就读大学的机会对于考生来说都是来之不易的,建议考生在放弃入学资格前,对学校背景、专业特点、国家助学政策等进行详细了解,权衡利弊,别因为不必要的原因放弃难得的入学机会,影响今后的成长。

  将“爽约”记入诚信档案 未来录取时降分投档

  事实上,新生报到“爽约”,在全国各大高校都十分普遍。有外地高校为了保证报到率,要求新生必须提前缴纳一年学费,否则学校将予以退档处理。

  “提前缴学费的做法不符合规定,而且这样可能会把一些贫困学生拒之门外,这是学校不想看到的。”江西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侯贵生表示,建立约束机制,减少“爽约”行为,并不是为了增加上学难度。

  有高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建议,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可以出台政策,将考生“爽约”的行为记入考生诚信档案,作为今后高校录取时的参考,同时对学生评奖学金、助学金也进行挂钩。


相关“爽约考生;高校新生;”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