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暑假去哪儿:大学生(2)

2014-08-06 01:20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经验:去年近半大学生旅行超3次

  大学生旅游频率如何?何时外出旅行?据人人网统计,在过去一年里,47.6%的大学生拥有3次或以上的旅行经历,30.5%的人拥有两次经历,18.1%的人曾旅行过一次,仅3.8%的人从未外出旅游。

  相对较高的出行次数,为大学生积累了颇为丰富的旅游经验。在旅游方式选择上,大学生更青睐自助游、穷游甚至骑行。他们出行一般乘坐廉价航班、火车、地铁、巴士,甚至选择自行车、徒步的方式。

  “我们几个朋友很早就计划好了这个暑假的旅行路线,也一改以往绝大多数人的出行方式,选择了骑行。准备好装备,我们一起从西安出发,一路骑行至宁夏、青海等地,沿途风景如画,美不胜收。我觉得,大学生应该更多地去旅行,而不是旅游,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不同的生活。”正在青海湖畔欣赏美景的西建大学生董衍杰在电话里对校园记者说道。

  其实董衍杰的骑行之旅从高中时就开始了,只是受时间影响,每次骑行总是非常短暂,很不过瘾。“上了大学,学习轻松了些,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宽松了些,所以只要一有空,我便和几个驴友相约骑行旅游。今年我们选择了最艰苦的川藏线,也算是对自己身体和意志的一次考验,我觉得旅行最大的意义在于改变自己的心态,让心胸变得更加宽广。”董衍杰同学自豪地说。

  观念:中学生消费父母“埋单”

  不同于大学生,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还不够成熟,容易导致他们消费观念的欠缺。

  西安翻译学院大三学生刘婉婷是一个热衷于旅游的女生。她说:“中学期间去旅游,总是喜欢购买许多旅游纪念品,可是回家后发现这些东西不仅价格不低,而且大多实用性较差。上大学之后,旅游的目的变得更加明确,旅游就是旅游,旅游不是单纯购物。因此即使是购买一些纪念品,也会选择实用性与纪念性兼具的物品。”

  同样酷爱旅游的西安工业大学大二学生雷子杰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中学期间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出行,住最好的酒店、吃最贵的东西,享受最好的服务。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旅游的花费问题。上大学之后,和同学出去了几次,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陕西科技大学大二学生魏玲也说:“以前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不知道钱来之不易,上大学之后,自己也干过兼职,明白赚钱的辛苦。再出去旅游,学会了拼车,拼房,买东西也尝试着讨价还价。”

  而中学生的旅行花费绝大多数由父母准备,显得宽松得多。刚刚结束中考的韩飞同学,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家人同意其旅游计划。韩飞七月份已经办好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打算8月初从安康出发,用时两天去爬爬湖北的武当山,然后去武汉呆上3天,再从武汉转车去深圳停留5天,最终到达香港。他告诉记者,这次旅行的交通费、食宿费、购物费等费用总计在两万元左右,仅在香港一地的花费可能就要过半,主要是想购置一些电子产品。韩飞的父亲说:“孩子平时学习辛苦,根本没时间出去旅游。中考结束后,我们也想好好奖赏奖赏孩子,况且是男生,出去多见点世面也是好事。”

  正如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称,由于初、高中学生的父母以70后为主,父母是主要付费对象,他们倾向在假期给孩子提供放松和开阔眼界的机会。相比之下,大学生步入大学后便以长大成人的姿态来面对生活,独立心态和生活自理能力都大幅地提高,自己挣钱自己消费,因此在旅行方面会更加精打细算,也更喜欢结伴穷游,努力用最省钱的方式、看到最值得看的风景。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