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文科状元陈君仪的班主任徐爱珍说,学生主业还是学习,商家和社会过早把孩子商业化是一种污染,“是否参加商业活动是学生个人的选择,因为商业活动可以作为社会体验的一部分。但前提是不能太商业化和影响到正常生活”。
传统思维和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高海波教授认为,“状元经济”是一种传统的思维和现代市场经济的畸形结合。它是传统文化心理因素结合商业利益作祟,在商家疯狂炒作下催生的。“这是一个很病态的思维,因为隐含一种扭曲的教育逻辑:分数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教育是为了求知而不是考试成绩。
热炒状元暴露教育痼疾
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徐楚桥认为,学校靠着所谓“状元”来撑门面留生源,其中有着太多的无奈,暴露出经济、教育不均衡的老话题。
华科大附中校长、省特级教师熊孝广认为,造成学校状元崇拜的尴尬局面有多重原因。优秀师资以及生源的流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据悉,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城市高中生源数猛增,众多高中开始扩张,大量优秀的市州教师涌向武汉、宜昌等地;与此同时,生源的争夺战也悄然打响了,众多高中不惜“免学费”、给奖学金、提供免费陪读房等挖掘全省“尖子生”。
一系列的挖角后,全省的优质教育资源在之后的十余年内进行了一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向少数市州集中。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