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常 时事评论员
一年一度的高考进入了志愿填报阶段。我惊奇的发现,有几位朋友的孩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把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作为考量的重要依据——如果所在城市空气质量不好,环境差,即使高校质量再好,也坚决舍弃。曾经非常热门的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的高校,就因为空气质量等问题,而被一些孩子放弃。
因为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我很难说这已经成为一种较普通的现象。但是,我本人就是一名应届高考生的家长,接触了为数不少高考学生,他们在谈到对高校的选择时,除了实力名气生活习惯等传统说法外,更多地提到了所在城市的空气与环境质量。他们也把环境质量作为选择的最重要依据,一票否决,如果环境质量不好,高校实力再强,也坚决否定掉,北上广等一些大城市就因为空气质量问题,而被一些学生放弃。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绝非个案,而是为数不少应届高考生的做法。现在的孩子们,对空气与环境质量的关注和重视,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
高考生对空气与环境质量如此重视,这一新情况非常值得关注。这里有多重意味:一方面反映出新一代年轻人的环境意识在大大强化,他们已经把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而不再仅仅考虑学习就业等问题了。这会不会对未来人才的流动产生新的影响?
另一方面,新一代年轻人环保意识的高度自觉,已经提醒我们全社会,要加大对城市空气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城市环境质量的好坏,已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面对着环保意识超强的新一代,传统的发展观念和思维,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
其实,高考生把环境问题作为选择读书地的重要依据,是跟社会上一些先进的观念相吻合的。这些年来,已有不少报道反映,一些跨国公司的高级人才,就是因为环境问题拒绝前来中国的一些城市工作,一些已经在中国工作的高级人才,也纷纷离开环境不佳城市,转向环境较好的城市。重视环保,重视健康,这已是不少人的核心价值。这样的价值选择,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了中国的区域经济。
高考生把环境质量作为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从一个小小的侧面,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面对环保意识越来越强的新一代年轻人,一座城市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就必须把空气与环境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民的身心健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传统落后的发展思维,已是穷途末路了。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