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
语文教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样定性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语文教材要在教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得到思想文化的修养。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此次修订工作中担任该出版社教材编写委员会主任,他说:“我们修订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质疑单元,选入了当代作家《换个角度看问题》一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辨能力。”他认为,学生的品质道德、理想信念、价值观的树立和培养都应该融入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用能力的同时,还肩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语文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在语文教材中有所体现。从事语文教学将近20年的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教师王新宇说:“现在我们使用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主要按照情感体系编排单元,选文注重人文性,多为经典名篇,文质兼美。在传统美德、革命精神、民主法治等方面都有安排,学生在学习中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现在,大家经常抱怨部分国人素质低,有效的改变办法之一就是读书明理。北京大学中文系曾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中国人读书的峰值阶段是初中二年级,之后读书率就一路下滑。语文的工具性是教我们认字阅读,而多读书是提升国民素质、提升中国软实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