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学科博导杨义先教授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老师和合作者应当自己协商讨论署名问题。“如果斤斤计较,大家就很难一起共事了。”他认为,学生到底计算了什么,占工作量的比重有多大,外人很难判别,即使学术委员会也难以评估。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学科博导徐茂智教授表示,应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对论文的贡献大小,老师应在发表论文前主动与学生沟通,如果学生认可不署名,则可以不署名。而老师如果认为学生贡献不够大,没有与学生进行沟通,则需在论文中表明学生的贡献。
马尽文称,论文是否署名需要看学生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如果学生未参与主体工作,只是完成了其中一部分的计算,也可以而不署名,只在论文后表示感谢。
彭翕成认为,署名问题很难规范,因为高校里老师混日子的不少,但考核评职称申报项目都需要文章。按惯例,学生在校所作成果,发表论文都是要老师同意才能进行。如果老师需要成果,自己又没有,就只能抢占学生成果。学生属于弱势,也不得不低头。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