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大类招生有什么好处?
效仿国外进大学后可再选择
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晨雾:高三阶段,学生基本都将精力放在了应试上,很少有时间思考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专业,擅长哪个专业,大部分都是家长做主、孩子“代办”。家长经常会因为害怕耽误孩子学习,舍不得用过多的时间与孩子讨论这一问题,因此很容易导致家长并不了解孩子。
因此,大类招生的好处就是,给未来学生进入大学后有再次选择的机会。
而且事实上,从国际上来讲,多数国家都实行了这种招生模式。例如在我国机械类专业中分很多种专业,但在德国,机械类专业招生中就只有机械大类招生,到了大三、大四才具体地进行方向的选择。等于说,它是分两步,我们现在这么做就是效仿国外模式,从长远的大学阶段培养上来讲是有好处的。
两年统一培养提高整体素质
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杜峰副教授:大类招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改革,拿北京工业大学来说,今年在去年两个大类招生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加了5个大类专业。未来,大类招生是发展趋势。学生进入大学后,想换专业难度非常大,但按照大类招生后,学生进入这个大类,二年级后半段就可重新选择专业。
此外,进入大类的学生,前两年可进行通识培养。就是同一大类的几个专业学生在一、二年级进行统一培养,学习科目与社会实践科目是完全一样的,一方面减少学生的培养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通识培养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报大类专业有何弊端?
等于晚学专业搞研究受影响
晨雾:目前各高校选择的大类招生专业都是该校发展比较成熟的专业,但对一些专业性强、需要特殊培养的学科,在大类招生的专业设置上可能会较困难。
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于注重学生基础课的学习,必然会减少专业课以及实习时间,这将使得直接就业的学生出现专业理解不够深入,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对于一些方向性较明确的学生,他们更愿意尽早地进入到专业的学习中去。
特别是一些大类专业中的专业差距较大,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完全不同,比如说语言类、工商管理类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不按大类专业招生,学生就可早一到两年进入专业的学习中。对专业性较强的专业,晚一两年进入专业学习,在专业的研究上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扎堆报热门应加强专业教育
杜峰:按大类招生后的具体专业分流环节往往以学生兴趣为主,这样,一方面很可能出现热门专业报名扎堆的现象,而一些暂时的但却可能是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生源得不到保证。
从根本上扭转这种情况,先要做到大类招生不能盲目跟风,特色性很强的专业应坚持单独招生。已经实施按大类招生的专业,高校应对学生加强专业引导,加强专业选择的教育,鼓励学生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科学地选择所学专业。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