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厦门大学教授:自主招生应加强高校内部监管(2)

2014-04-25 08:07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然而,近年来的自主招生试点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如何保障自主招生的公平性。自主招生办法,从报考条件到选拔方式、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城市导向性,不利于农村考生和弱势群体的平等竞争。要到多个大城市去参加面试,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的家庭是不敢参加的。在自主招生的面试阶段,由于评判缺乏标准,而且部分高校监督不力,给各种腐败留下了空间。

  二是神题、怪题频出。这既有好的方面,如体现了学校特色、没有标准答案、出人意料、不会限制学生的求异思维等,也有不好的方面,如命题不规范、随意性较强,是否能客观评价学生的水平,也存在一些疑问。

  自主招生是有条件的自主,为避免自主招生成为“自主腐败”,需要高校自律和内部监管。民众热切期望自主招生过程公开、加强对整个高校权力的监督、高校内部建立招生监督机制。自主招生要能够存在下去,必须加强高校内部监管。

  如何加强自主招生的内部监管,提高自主招生的公平性与科学性?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可以考虑:

  一是建立制约机制,让纪检监察部门真正介入自主招生的过程。不只是走走形式、装装样子的摆设,而是真正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管职能和作用。

  二是制定一些刚性的评价标准,例如,提高自主招生笔试分数要求,降低参加面试考生的比例,对申请条件的要求更为明确,增加能够客观衡量考生水平的指标权重,防止过大的自由裁量权。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关系和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相当重要,面对面的考试人情比较容易介入,背对背的笔试更为刚性和客观,自主招生应注意两者的合适比例和权重。

  三是扩大参与面试的教师范围,并进行适当的考前培训或专业指导。对当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命题和面试,高校教师积极性不高,应该适当动员高水平的教师参与命题和面试,扩大面试教师人数,减少走后门的几率。同时,为避免教师面试提问随意性太大,应让所有参加面试的教师掌握基本的考试学专业知识,提高设问的可行性。

  四是增加自主招生的透明度。目前自主招生公示项目一般只有考生姓名、性别、报考号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只能知晓考生的学校和区域来源,很难判断考生的水平。若能公示考生的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成绩等体现才学方面的信息,则对托关系走后门者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能大大压缩招生腐败的空间。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