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两类高考加剧歧视成隐忧 因材施教需社会共同努力(2)

2014-04-09 09:26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近半学生在“陪考”高技能人才企业“喊渴”

  据了解,我国每年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约占高校招生总量的一半,其中相当一部分愿意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本来没必要参加主要为学术型本科院校选拔学生的统一高考,却没有其他选择而成为“陪考”。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郑文说,国家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对学术型人才需求相当有限,我国每年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约1700万人,呈现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对困难、职业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普遍“喊渴”。宁波远成石化电力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刚曾为了招收一名车工,三次专程跑到武汉。他说,真正高技能的人才,企业需求缺口比较大。目前本科高校培养人才偏重理论,动手实践能力不足。普通的中职学校学生,具有一定动手能力,但理论储备又稍显不够,需要两者结合的人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用一张卷子考所有人,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的招生无法体现区分度,报考高职院校的考生并不一定能在重视选拔的高考中胜出,同时他们需要展示的能力也没有从中体现出来,把大量精力耗费在试题训练上。

  然而,由于目前从中职、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教育上升通道不畅,社会对技能型人才“低看一眼”,导致许多适合走职业技能发展道路的学生仍然在挤传统高考独木桥。职教大省广东每年有75万名左右的中职学生毕业,而有机会升入高职的学生只有5万名左右,年均比例不超过10%。

  与此同时,从高职到应用型本科的上升渠道也非常狭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办主任李红说,学校在校生1.2万人,每年报考专升本的学生有500人,能考取的仅200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