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培训干扰?题目本身并非尺子
被认定为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的考生,可以在高考录取中享受不同的优惠政策。所以,有些人把自主招生形象地称为“一张高校录取的折扣券”,在他们看来,打折券并不影响考生的最终选择,但当考生缺分时,它就会发挥巨大作用。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些大学的招办主任反复对媒体和考生强调,培训班根本没有意义,也不可能有用,但却从未浇灭熊熊燃烧的培训火焰,不少学生和家长希望像过去一样,用对付应试教育的那套方式取得高分。
如何排除培训的干扰,实现选才科学性和公平性的初衷?这考验着大学的选才能力。
“清华的面试题目,一贯不偏不怪,不出神题,这让培训机构既爱又恨。爱是清华面试的这些题目几乎超不出他们的想象空间,恨是他们的培训和我们最后选的结果差异极大。”于涵说,“因为清华对学生的考查,有非常明确的尺子,但题目本身不是尺子,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相对公平的标准化的展示平台,答得对错并不重要,提供的平台是否有区分度才是最重要的。”
据介绍,为体现公平性,清华复试考场的布置都是随机处理,综合面试形式为半结构化,3名考官面对1名考生,每名学生面试时间为12分钟,同一场次的考生面对相同的考题即结构性试题,3个题目9分钟,结合自身情况作答,剩下的3分钟,由考官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提问。对于考官的评判标准,有明确的考查维度,规避主观评价,全力打造公平标准化的面试体系。
“清华的面试成绩,是相当有区分度的。从中学的反馈情况看,清华的面试是挺‘见底儿’的,与考生的真实情况基本相符。从与考生入校后的表现比对看,正相关性很明显。”于涵表示。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