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14年各大高校在京招生过程也进行这样的分拆,那么上述院校的录取排名还将进一步上涨。
2.往年有序志愿下大小年对录取的影响
因为选用的是2012年的录取数据,当年北京还是有序志愿录取,个别院校有大小年的情况存在,这对本次录取排名预估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表1中上角标1)在2012年都是其在京录取的“小年”,而东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则是录取的“大年”。因此,在考虑平行模式下录取排名的时候还需要进一步做一些修正,更加科学的调整以上数据。此外,这里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数据变化,比如西北大学,在京招生名额虽少,依然会有大小年变化。也就意味着北京市实行平行志愿后,大小年现象仍将存在。
3.各大院校排名上涨的不规则性
在这次模拟中,我们发现上海交通大学的模拟分数超过了复旦大学。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模拟结果出来之前,我们猜想原来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平行志愿后,分数也会比较高,模拟的结果反馈其实未必。从往年的录取排名来看,复旦大学在京理科录取排名为1000名左右,相对稳定。上海交通大学则稳定在北京市1500名左右。因此报考北大清华的考生,很有可能会优先选择相对分数较低的上海交通大学作为1B的首选,而不是复旦大学。这样就会有更多的高分考生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最终导致上交大录取排名反超复旦大学。这个结果也提醒了各位家长,对今年平行志愿录取结果的预测,不能通过简单的把各个院校的招生计划进行累加从而得出平行志愿后的录取排名的方式,因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观察细致的家长会发现2012年上交大理科在京计划招生39人,实际录取53人,扩招14人。而复旦大学计划招生29人,录取29人,并无扩招。按照教育部规定,平行志愿投档比例控制在105%,那么模拟中上交大最多投档40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53人。请读者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上海交通大学今年是否会在京扩招?你是打算按照原始计划人数来报考,还是按照扩招后的人数报考?
在下次模拟中,还需要调整更多的参数,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这次模拟条件下,排名过高,原因是没有考虑医学院的特殊性。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准确的预测未来,但是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让我们见微知著,对新模式下高校录取排名的上涨能够有所分析和预见。如果您对于我们模拟录取模型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欢迎您提出宝贵建议。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