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来,在全国80多所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设置体质测试环节的高校仅有清华、北大、北师大、厦门大学和南师大等少数几所高校。随着今年南师大的退出,不难看出,在学生体质状况持续下滑引起国家、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的同时,能够对提高学生体质发挥作用的督促手段,却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响应者寥寥和缺少有力推进政策的尴尬。
贲国栋坦言,南师大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进行学生体质测试时,深切感到“孤掌难鸣”。3年来,清华、北大、北师大、厦门大学、南师大等进行自主招生考试学生体质测试的高校,在所有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一直是少数派,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整体推进自主招生考试中设置学生体质测试的计划和要求,这就使得“少数派”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进行体质测试始终是一种个别行为。一旦学生在体质测试中发生意外,“少数派”高校连进行学生体质测试的政策依据都没有。
我国的青少年体质状况已经到了十分危急的程度,像南师大这样在自主招生考试学生体质测试中,出现大多数学生的身体难以适应的状况并不让人意外,但这种状况却可能是绝大多数高校不愿面对的。出于对风险和责任的恐惧,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保守思想,绝大多数高校在针对增强学生体质采取相关督促措施时依然表现得谨小慎微。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今天在谈到这一现象时表示,在绝大多数高校瞻前顾后、生怕出风险的情况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只有加强政策推行的力度,才能让一些好政策得到真正落实。
报名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基本上都是文化课学习的优等生,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实际上是对广大考生和家长发出一个信号,只有文化课的优异成绩是不行的,还必须重视身体锻炼。
但如果只有个别几所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中进行学生体质测试,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因为选择其他高校的面也很大,他们在参加这几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时,就很有可能临时抱佛脚,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大大增加。但如果全国一盘棋,所有具备自主招生考试的高校统一行动,广大考生才有可能真正对体育锻炼重视起来。而要实现全国一盘棋,仅靠高校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责任心显然是不够的,毛振明认为,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必不可少。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