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盘点2014年两会关注的教育热点(5)

2014-03-14 09:08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用好自主权考验高校智慧

  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实际上是在为学校发展松绑,关键在学校会不会用、怎么用。比如,用好专业设置权、自主招生权、教师招聘权等,这些都考验着高校的智慧和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管办评分离要一步步走才能稳

  教育改革是渐进式改革,不能有大起大落,更不可用“休克疗法”,管办评分离要一步步走才能稳。要推进管办评分离、实现职能转变,不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是什么都放权不管。简政放权的改革要有试验。

  全国政协常委、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扩大办学自主权对高校是机遇也是挑战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既是大学发展的机遇,也是大学在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一项挑战。当外部指挥棒消失之后,应该如何办学、应该朝什么方向努力、如何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成为高校必须好好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现阶段,要实现让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需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度设计让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在学术事务中充分发挥作用,二是理顺行政与学术的关系,避免行政对学术事务的不恰当干预。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兼顾政府放权学校自律社会监督

  在政府放权的同时,高校必须要建立一个自我约束的机制,要坚守办学方向,要尊重教育规律。为了避免“一放就乱”,在顶层设计上,需要同时考虑政府放权、学校自律、社会监督三个层面。应该是政府放权在先,只有政府放权了,才能要求学校自律,在放权、自律的同时,社会监督也就自然形成了。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大学校长赵艳林:把握好政府和学校的权力边界

  政府抓宏观管理,管拨款、规划、信息服务等政策导向。学校内部的事务应由学校自主管好,比如课程设置、人员任用、国际交流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后,就可以更加灵活地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最大限度激发学校内部的活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建立起自我约束机制,真正把办学自主权用好。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