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的通道卡在哪儿?——代表委员解析大学生就业“三大悖论”
曾经的热门专业如今屡屡登上“就业难”榜单;“研不如本、本不如专、专不如职”现象越来越严重;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另一边“用工荒”年复一年地上演。
面对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个“悖论”,两会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悖论一:“热门”专业不吃香 “冷僻”学科遭哄抢
近几年,曾经被认为炙手可热的计算机、英语、法律和金融等专业的毕业生,找工作变得越来越难。而昔日被看作“冷僻”的专业如土木工程、气象、园林、印刷、针灸、物流、中医按摩等,则出现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状况。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说:“前些年,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哄而上’,好就业的专业各个学校都来办,结果造成了宏观上的失控。”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分析:“我国在工业化中期需要大量的技能型劳动者,但我国大学生中60%甚至更多是学术类的,而新加坡学术类学生最多占到30%。”
“大多数学校缺乏科学预测,盲目开办所谓的热门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科含说。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