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规定和内在要求。
把促进公平同提高效率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达到动态平衡,实现在教育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每年的两会,教育公平都是代表委员关心的焦点。今年两会,教育公平的话题仍旧热度不减。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向深处推进,人们不仅关注教育公平本身,也从更广阔的视野关注确保公平与注重效率的平衡,关注促进公平与推动改革的联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教育领域加快了综合改革的步伐,一些重大改革政策相继出台,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问题和招考改革政策等敏感政策的出台,备受世人关注。为破解择校难题,主要采取了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措施。在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上,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义务教育坚持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综合素质评价。
对此改革状况,有人欢喜有人忧:主张公平优先的人拍手称快,认为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公平,大大提高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而主张效率优先的人却认为对建设教育强国不利,抑制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可能会降低我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孰是孰非,实际上关涉教育公平与效率这一核心问题,保障公平和提高效率一直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教育领域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各项教育改革都不能回避这一时代问题。
回顾我国教育的发展,变革提升是主旋律,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始终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而两者之间就是公平与效率复杂关系的重要体现。当下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关注远远大于其他方面,某种意义上讲,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在治理择校生问题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上的许多顾虑。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自于互联网,其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本站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站长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