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主页 > 高考 > 高考资讯 >

网络热词是否应该与高考相容?(3)

2014-03-04 09:57编辑:【郑州教育网对此文章感兴趣的有:

  自主招生出这样的题目,教育部知道吗?

  张结海(知名心理学者)

  自主招生竟然出这样的题!我感到无比震惊,我实在忍不住要问:教育部知道吗?

  这些题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教育不公平!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学者,我无法不站起来呼吁:立即停止这种自以为是的题目。

  我们先看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有两道题:一、王爷爷到菜市场买菜,他买了2斤菠菜和1.5斤萝卜,菠菜3.5元一斤、萝卜1.2元一斤。请问:王爷爷买菜一共花了多少钱?二、约翰先生到菜市场买菜,他买了2磅菠菜和1.5磅萝卜,菠菜3.5镑一磅、萝卜1.2镑一磅。请问,约翰先生买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这两道题的计算其实完全一样,都是2X3.5+1.5X1.2=8.8。但是,由于陌生的重量和货币单位,两道本质上一样的题,中国学生第二道错误率显著地高于第一道,这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之为“陌生效应”。同样的道理,英国的孩子第一道错误率会显著地高于第二道。

  如果让中国的学生和英国的学生都做第一道题,那是对英国学生的不公平;相反,都做第二道题,那是对中国学生的不公平。这是一种既隐匿又普遍出现的教育不公。

  前不久,我和一位上海本地的学者讨论PISA考试的事情。她颇为自豪地告诉我,浙江省自行组织了PISA考试,尽管成绩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非常不错,但是与上海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我立即指出,浙江考生中80%来自农村,而PISA的题目都是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仅举一例:这是一个旋转门,直径200厘米(2米)。它的空间被等分为3个部分。旋转门每分钟转4圈。被等分的3个小空间里可以最多进两个人。30分钟最多能有多少人通过这个门进入大楼呢?

  许多农村的孩子没有见过旋转门,他们会被前面介绍的“陌生效应”吓唬住了,从而影响了解题。相反,把这道题改成拖拉机或收割机,让上海的学生试试。

  回到今年“北约”的自主招生语文题目,目前争论的焦点全部集中在该不该出现网络用语,完全忽视了背后对农村考生带来的不公。我农村老家念高中的侄子,他会知道吐槽的意思吗?即使知道,他敢吐槽“中国中央电视电台”吗?